】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尋找中美被忽視的合作潛能
http://www.CRNTT.com   2022-02-26 09:43:37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據中國僑網報道,中美兩國現在都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中美關係往往被認為是當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今年恰逢1972年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訪華50周年,對於這一事件的重新解讀也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喻於義利”——美國對中美關係的認知錯位

  不難發現,美國國內大致上是從現實主義地緣政治和理想主義普世價值觀兩個角度來詮釋這一事件,其論點都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偏頗。美國一些學者認為,美國對華接觸戰略為中國後來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從而導致了今天中國具備增長的實力對美國的地位構成了最大挑戰。在他們看來,美國再造了中國的新崛起,而中國背棄了美國的善良是一種忘恩負義。毫無疑問,這種觀點脫離了歷史的具體環境,片面地強調中國的收獲而抹殺了美國的所得,過度美化了美國的初衷,掩蓋了其現實的政治考慮,並忽視了這一事件對當時的國際格局乃至冷戰的走向及世界和平發展的巨大積極影響。

  美國前任駐華公使、也是尼克松總統訪華時的漢語翻譯傅立民接受採訪時指出,尼克松訪華和後續雙邊關係的改善不但減緩了冷戰期間前蘇聯施加於美國的戰略壓力,亦有力地維護了東亞地區的和平穩定。事實上,美國從上述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中獲益良多。

  有關尼克松訪華是否開啟了中國對美競爭的優勢爭議,事實上與美國20世紀50年代初關於“誰失去了中國”的爭論雷同。無論結果如何都只不過是在國家地緣政治層面關於得失的斤斤計較,實際上是過時且短視地看待國際關係的思維方式,說明美國的一眾學者基本上還是以維護美國階段性霸權作為討論的出發點和最終評判標準,終究無法超越大國競爭的現實主義思想窠臼。如果僅僅是在這個層面來談論尼克松訪華的是是非非,由於視角和立場的不同,相信必然不會得出什麼有益的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