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与中国文学结缘45年
http://www.CRNTT.com   2022-02-18 09:12:14


北村亮介的《中國成語入門》。(來源:受訪者供圖)
 

  见证中日友好

  45年来,“《人民文学》读书会”与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缘分,也成为中日友好的见证。

  得知日本有一群热心读者自费订阅《人民文学》,並持之以恒坚持阅读,2003年和2004年,时任《人民文学》主编的韩作荣和副主编李敬泽在访日时,分别与“《人民文学》读书会”部分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杂志社从2004年开始向读书会主要成员赠阅刊物。

  2008年11月3日至9日,是读书会老成员印象深刻的一段时间。应中国作协邀请,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组派,以辻哲也为团长的“《人民文学》读书会代表团”一行7人来到了中国。

  代表团成员高木晶子至今保留著在人民文学杂志社与编辑们的合影。她说:“我们去了北京、杭州、绍兴和上海,见到了倾慕已久的王安忆、刘庆邦、邱华栋等作家,参观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故居博物馆等,还游览了杭州西湖、北京京郊爨底下村。”在北京,高木晶子把读书会活动资料赠送给人民文学杂志社,代表团成员马雪峰还将她阅读刘庆邦《美满家庭》《回家》等短篇小说的体会赠给刘庆邦留念。

  横川伸说:“《人民文学》是我们的命根子,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读书会。作品如果不好看,我们的活动就没法继续下去。”他代表读书会成员说的话,令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既温暖又忐忑:“有这么好的读者,我们感动极了、温暖极了;也鞭策我们一定要把刊物办好,把作品质量当作刊物的‘命根子’。”他表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而“《人民文学》读书会”已经举办了45年,读书会的存在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作出了贡献,同时也证明,无论世界怎样变化,中日两国的文学交流都会汇聚成一股热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