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2-10 08:28:00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擴大有效投資是穩增長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擴大有效投資作出部署,要求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鄒曉梅、吳亞平文章提出,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不妨從以下五個維度入手。

  促進跨周期和逆周期投資政策有機結合。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保持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基本穩定,加大政府投資力度。進一步提高減稅降費政策對引導企業投資的效能,適度加大對企業軟件研發投入的所得稅抵扣力度,加大企業設備和技術改造投資的進項增值稅抵扣力度,激發企業投資內生動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降准、降息等方式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減少地方政府債務利息負擔。

  提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使用效率。一是適度擴大專項債資金投向範圍。有條件允許專項債資金投向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交通導向的開發項目以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允許省級政府自主決定專項債資金作為項目資本金的比例和項目範圍。二是加強專項債項目謀劃和儲備工作。加強專項債項目謀劃和可行性研究論證,推動“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目標任務“項目化”。建立部門聯評聯審機制,發揮部門協調協同作用,積極落實專項債項目建設所需的資源要素及相關建設條件。

  創新市場導向的投融資模式。在鄉村振興發展、產業園區建設、產城融合發展、生態環境治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引入綜合開發模式,適度有條件地擴大項目邊界範圍,統籌資源要素集約節約利用,促進商業模式創新,健全投資回報機制,促進項目正外部效益“內部化”。規範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合法合規運用政府信用支持,高質量推進PPP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統籌基礎設施存量資產盤活和新增項目建設,利用資產支持證券化(ABS)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投融資模式盤活存量資產,鼓勵原始權益人將回收的資金用於新項目建設。

  保障房地產企業和居民購房合理的融資需求。堅決“房住不炒”,抑制房地產投機需求,同時,優化房地產調控舉措,避免“一刀切”,給正常的房地產業發展創造空間。因城施策,在房價較高的一二線城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鼓勵企業實施租售並舉的開發模式,更好地滿足不同收入群體的合理居住需求;在庫存過多的三四線城市,著手尋找如何消化現有房地產存量、化解潛在金融風險的方法。在金融政策方面,要滿足房地產企業正常合規的融資需求,滿足購房者對剛需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貸款需求。

  加大對實體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的支持力度。首先,各級政府要在共性技術研發、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建設上加大投入,為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提供技術支撐或信息服務。其次,優化技術改造投資財稅支持政策。將固定資產投資以外的軟件、專利等軟性投入納入支持範圍,引導企業由單純設備更新改造向軟硬件全流程改造提升轉變。降低技改投資獎補門檻,允許企業在一定年度內,按照累計投資額進行申報,或者推行技術改造投資補貼“零門檻”申報。對部分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實施同步獎補。再次,建立技改投資正向激勵體系。通過企業分類綜合評價,相應實施差別化電價、水價、排污費等措施,激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