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用更大作為確保農民工不再“憂薪”
http://www.CRNTT.com   2022-01-19 09:32:57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網評:用更大作為確保農民工不再“憂薪”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韓聰曉

  記者從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2021年,廣東法院共執結各類欠薪案件11.6萬件,追回欠薪16億元,1.6萬名欠薪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去年12月24日,全國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暨農民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要拿出更有效舉措堅決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中的突出問題,惡意拖欠的要依法依規從嚴懲處。(見1月18日《南方都市報》)

  工資報酬是廣大農民工最直接最核心的權益。維護好農民工的工資報酬權益,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意義重大。

  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積極主動作為,欠薪多發高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根治欠薪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特別是在工程建設領域,隨著實名制管理、規範工資支付、保證金、周轉金等制度的落實,以及有關方面對欠薪違法行為加大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等,農民工工資被拖欠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但也應看到,當前,根治欠薪問題仍然艱巨,呈現“兩小兩多”特點:一小,即欠薪主體小。據工會涉穩網絡輿情平台監測數據,以包工頭、班組等為主體的欠薪事件量占工程建設領域欠薪事件總量的70%以上;二小,即欠薪規模小。人社部近期通報的2021年第三批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涉及的10家工程建設企業中,拖欠30名以下農民工工資的企業有7家,人均欠薪金額1.39萬元。一多,即新欠多。各地清理化解了一大批歷史欠薪陳案,陳欠比例降低,新欠特征逐漸凸顯;二多,即討薪方式多。自媒體時代,農民工越來越青睞在線討薪,極易引發“骨牌”效應。

  工程建設領域欠薪任務仍然艱巨,有多方面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