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金融發展如何支持實體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22-01-15 11:11:27


 

  根據哈迪和霍沃斯(Hardie and  Howarth,2013年)的觀點,向市場化銀行業務的轉變以及相關關係貸款的下降削弱了銀行作為企業“耐心資本”來源的作用。相反,它導致了一種“銷售文化”和與實體經濟不再相關的金融活動的泛濫。他們將這種基於市場的銀行業描述為“世界上最糟糕的”。

  三、哪種類型的金融體系更加穩定

  金融體系的類型至關重要。從風險管理角度而言,銀行的杠杆性質更高,資產負債錯配更大,相互關聯性更強,因此更易導致系統性風險。銀行導向型金融體系、典型的如日本,由於密切的銀企關係,僵屍企業會拖累銀行成為僵屍銀行,進而導致經濟陷入幾十年的長期停滯。與之不同,資本市場更容易產生資產泡沫的盛衰更替,因此市場導向型國家(如美國)經常會發生股市動蕩、甚至危機,但沒有長期停滯的風險。

  鑒於這些差異,關於銀行導向型金融體系與市場導向型金融體系的風險大小存在著長期爭論。隨著時間的推移,結果發生了變化。2008年之前發表的文獻並不支持一種特定的金融體系。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發表的文獻普遍傾向於市場導向型體系。研究顯示,在緩和商業周期波動方面,銀行和市場的影響差異很大。

  在正常的經濟衰退中,健康的銀行體系有助於緩和衝擊,但當衰退與金融危機同時發生時,銀行導向型經濟體所受的負面影響要比市場導向型經濟體嚴重得多。這是因為銀行在經濟好轉時往往過度擴張和錯誤配置信貸資源,並且通過跨市場、跨機構之間的交易創造了長長的中介鏈條,進而導致銀行與銀行、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各金融子市場之間的關聯度顯著上升,金融風險的傳染性更加複雜。相比之下,基於市場的融資杠杆更少,資產負債匹配更多,儲蓄者向投資者提供的直接融資更多,這意味著金融系統的關聯性更少,這些屬性使得基於市場的融資較少可能產生系統性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