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盤點2021中國軍人心中的幸福時刻
http://www.CRNTT.com   2021-12-31 16:51:52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電/據解放軍報報道,400公里外的太空,一個黃色陀螺旋轉著出現在鏡頭中。航天員王亞平的聲音響起:“太空探索永無止境。”12月9日,“天宮課堂”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

  鏡頭的另一端,億萬國人共同觀看了這堂精妙的太空直播課——這是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群體倍感榮耀的時刻,也是讓億萬國人深感自豪的時刻。

  同一天,本報刊登了兩件暖心事——

  海拔50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官兵喝上了引自地下的深井水,告別了封山期只能取雪化水的歷史;某高原駐訓地,上級為駐訓官兵接通網絡,上士李正淵巡邏歸來就能與妻子包麗娟視頻。

  跨越山河是幸福。

  從深邃太空到普通家庭,從藏北高原到西陲邊塞,點滴溫暖匯聚成中國軍人心中的幸福時刻。時代發展社會進步,奮鬥前行的足跡承載著滿滿的幸福。

  一滴水折射太陽的光芒。一個人的幸福,折射一群人的獲得感、價值觀。這一年,中國軍人的暖心事匯聚成一張張笑臉,在新時代的天空如點點星辰璀璨奪目。

  暖心,軍人對幸福和獲得的體驗

  風雪彌漫,一個凍土豆在一群軍人手中傳遞。

  寒冷與饑餓,這是70多年前中國軍人浴血沙場所經歷的“苦難輝煌”。

  2021年9月30日,國慶小長假前一天,陽光和煦。許多人走進電影院觀看《長津湖》,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讓大家流下感動的淚水。

  那個“最寒冷的冬天”,中國軍人的勇敢和無畏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由於過冬裝備不足尤其是棉衣的缺乏,奉命緊急入朝參戰的第9兵團,數萬志願軍將士被凍傷。

  光陰似箭。如今,隨著我軍後勤保障能力提升,這樣的歷史一去不複返。

  連日來,西部多個高原駐兵點最低溫度低至零下二三十攝氏度。新疆軍區某部班長廖騰強在雪地中巡邏執勤,絲毫不懼嚴寒。

  暖在心中,穿在身上。入冬前,又一批新型防寒套裝配發邊防部隊。電加熱功能、面料速幹清爽……戰友們在雪海巡邏執勤有了暖心保障。

  軍委後勤保障部、聯勤保障部隊高度關注邊防官兵被裝保障,攻關研發新型被裝,在寒冬之際配發一線部隊。這批新型防寒被裝,是專門為高原官兵“量身打造”的。

  領取一副全新的“電加熱護膝”,西藏軍區崗巴邊防營四級軍士長次仁巴開心不已。這位老兵曾在幾年前的一次任務中摔傷右膝,一到冬天傷處就隱隱作痛,每次巡邏歸來都要用熱水袋焐上幾天。

  “有了電加熱護膝、電加熱手套和電加熱鞋墊,我這‘舊傷’今年再也沒犯過。保障暖到心間、暖在身上,我們高原軍人執勤巡邏有了‘溫暖二次方’。”

  暖心,來自保障的科學和精准。這一年,被裝申領模式開啟“暖心模式”——全軍推廣被裝精確申領新模式,官兵通過軍綜網被裝精確申領平台“按需申領”新被裝。

  不久前,第72集團軍某旅中士章桂峰當天“網上下單”,第二天就收到了被裝包裹。如今,走進座座軍營,“配發什麼穿什麼”的被裝供應模式成為過去式;“需要什麼領什麼”成為官兵的新選擇。

  暖心是一種幸福觀,來自全社會對軍人職業的尊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