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21-12-27 09:16:32


 
  加快建設鄉村信息基礎設施。農村數字基礎薄弱,在5G等新興前沿信息基礎設施方面相對落後。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應大幅提升鄉村網絡設施水平,夯實建設數字鄉村的基礎。加強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快農村寬帶通信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持續實施電信普遍服務補償試點工作,支持農村地區寬帶網絡發展。推進農村地區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鼓勵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終端、技術產品、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構建為農綜合服務平台。另外,還需對農村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快推動農村地區水利、公路、電力、冷鏈物流、農業生產加工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進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電網、智慧農業、智慧物流建設。

  發展農村數字經濟,推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發展農村數字經濟可從農業生產端和銷售端兩處著手。在生產端,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動態監測,大力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加快推廣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種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全面深度融合應用。在銷售端,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深化鄉村郵政和快遞網點普及,深化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培育農村電商產品品牌。

  引導數字金融向農村延伸下沉,推進農村普惠金融服務。農村金融具有數額小、收益低、周期短、數量多的特點。數字金融從廣度和深度兩個層面為農村帶來普惠性金融服務。從廣度上,數字金融將為農業、農村、農民提供銀行、保險、基金、融資租賃等多元金融產品或服務,改變傳統農村金融模式單一、產品匱乏的現狀;從深度上,數字金融的興起使大規模量身定制金融產品成為可能,增強了金融靈活性、適應性和可獲得性,有效彌補了農村金融的短板。數字金融的去中心化特點大大縮短了信貸流程,效率大大提升。同時,數字金融創新金融模式,提高農村金融的穩定性,為農業提供可持續金融解決方案。

  推動農村數字化治理,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推動農村“互聯網+黨建”,建設完善農村基層黨建信息平台,加強農村黨員管理,打破地理空間的限制,廣泛開展網絡黨課教育,快速精准傳達中央精神,推進農村黨建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探索建立“互聯網+網格管理”服務管理模式,推動黨務、村務、財務網上公開,提升鄉村治理智能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強化鄉村信息資源互聯互通,完善信息收集、處置、反饋工作機制和聯動機制。加快農村全面接入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提高村級綜合服務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廣“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改革模式,推動政務服務網上辦、馬上辦、少跑快辦,提高農民群眾辦事便捷程度。

  統籌推動城鄉信息化融合發展。數字鄉村建設不能簡單複制智慧城市,而應通過平台的互聯互通,逐步將信息資源整合共享與利用,依托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體系,推進各部門涉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開放、有效整合。堅持城鄉融合,創新城鄉信息化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引導城市網絡、信息、技術和人才等資源向鄉村流動,促進城鄉要素合理配置。在規範數字鄉村建設、制定發展標準時,應堅持一體設計、同步實施、協同並進、融合創新,促進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