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做好鄉村規劃是鄉村振興的第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21-12-24 09:06:47


  中評社北京12月24日電/進入“十四五”規劃期後,部分縣特別是經濟強縣、財政大縣,已經著手計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規劃指導工作影響著鄉村振興的節奏,因此,明確規劃是鄉村建設的第一步,非常重要。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丁琳琳文章表示,在當前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變化階段,如何做好鄉村規劃,應著重考慮以下五方面問題。

  第一,規劃範圍怎麼定。在實踐中,是不是所有自然村或行政村都有必要做村莊規劃,這個規劃是以中心村為基礎,以自然村為基礎,還是以行政村全域範圍為基礎來制定,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規劃範圍不同,規劃需求也不同。

  第二,規劃內容是什麼。以前的村莊規劃內容多以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為主。現在農村的水、電、路、網等實現了廣覆蓋,基本能滿足農村居民的生活需求,村民對村莊規劃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新興居民點的打造,生活污水處理、燃氣供應等生活設施的配套,以及農村養老、兒童托管等公共服務的配套。未來二三十年,村級養老服務的需求會較大,農村教育和醫療需求向縣城集中是個大趨勢,普惠制幼兒園和村辦幼兒園數量不足,縣城擴大義務教育和醫療服務能力壓力大,中低收入的農村居民到縣城就學就醫的成本和負擔較大,分級醫療又需要農村醫療服務向鄉鎮和村級下沉,在這樣的背景下,村莊規劃如何做,也是一個問題。

  第三,規劃到什麼程度。這涉及規劃建設標準的問題。從鄉村建設實際看,需要分區分類設定標準。例如,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地方政府、村集體和農村居民的經濟實力更強,生活水平更高,需要更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鄉村規劃建設的標準可以高一些;水資源豐富和水資源短缺的地區,高寒和熱帶地區,適用的農村住宅改廁標準不同;考慮到實用性,山區和平原地區農村使用的電線、路燈蓄電池也應該不同,山區易發洪水、霜凍,需要使用質量標準更高的器材;在生態保護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標準和要求也要更高。

  第四,規劃期限應多長。目前,村莊規劃期限多為5至10年。而在規劃期限內,規劃不一定始終適用。做村莊規劃,是希望通過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有序建設鄉村,強調降低綜合成本、增加建設資金使用效益。制定村莊規劃的重要依據是村莊的人口變動和發展趨勢。進入21世紀之後,村莊的人口、經濟狀況發展變化大,整體走向分類發展,新農村建設政策措施也引導和助推了村莊布局發生明顯變化。尤其在近五年、十年,村莊面貌變化大,空心化也日益嚴重,居民點、自然村仍有自然集聚的趨勢,可能還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時間,村莊布局才能穩定下來。按照“三個三分之一”的原則推進鄉村建設,比較符合工作實際,即全縣三分之一的村現在就制定村莊規劃、整村推進投資建設;三分之一的村一邊建設一邊調整規劃,所謂“邊幹邊看”;還有三分之一的村暫緩投資建設,等待其自然消亡或摸清其發展方向,再行決定其建設規劃方案。

  第五,如何讓規劃落地。當前面臨的最大約束還是土地和資金問題。一般情況下,行政村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土地屬於基本農田,除了已利用的集體建設用地外,未利用的可用於落實基礎設施升級、公共服務落地的集體建設用地很少。而徵地容易引起社會矛盾,耕地保護事關糧食安全,政策趨緊,農用地轉用審批嚴格,建設用地指標緊張。雖然,不少村莊有閑置的農房以及原村中小學占用的教育用地,但如何能盤活利用好這些閑置的土地,還需要研究。因此,村莊新增建設用地,轉圜餘地不大。

  文章指出,關於鄉村建設資金的來源和使用,基層政府十分關切。多數縣財政收入依賴轉移支付,隨著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水平的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運營、管護支出大增,對縣級財政形成了較大壓力。而新建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村內、村間道路,加強鄉鎮和村級醫療衛生基本建設等還需要新增大量財政資金投入。只有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才能最大化實現鄉村建設規劃,切實促進鄉村振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