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構建新格局下糧食安全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1-12-09 07:58:54


如何利用“雙循環”內外兼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民為國基,穀為民命。糧食安全既是國家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的重要前提,又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堅實基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要常備不懈、防患於未然。

  經濟參考報發表華中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宋洪遠、經濟管理學院何可文章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快速發展的同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糧食生產與貿易的均衡格局被打破,全球糧食安全風險陡增。在此形勢下,中國提出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破局之策。如何利用“雙循環”內外兼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新發展格局對糧食安全提出新要求

  文章介紹,一是糧食系統韌性亟待提升。糧食系統韌性是指糧食系統在遭遇外部衝擊時的風險抵禦能力,以及在遭受損害後的自我恢復能力。在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愈加頻發的背景下,中國糧食系統的應急保供能力、抵禦災害能力和災後恢復能力亟待提升。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曾出現短期內農資供應偏緊,對春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是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更為迫切。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擴大內需戰略的本質要求。中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廣大消費者對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需求已經從“吃得飽”“吃得好”轉向“吃得有機”“吃得低碳”,粗糙劣質的糧食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倘若有機、低碳糧食依賴進口,則不僅會對國內市場形成嚴重衝擊,而且在疫情、極端天氣等重大災難時容易受制於出口國。由此,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糧食產業由總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突出糧食產業低碳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方能在“雙循環”中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把握住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三是糧食貿易安全需要加強防範。中國在國際糧食市場的發展長期受到一些雜音和噪音的干擾和影響,嚴重阻礙了中國的正常糧食貿易和對外開放水平的提升。同時,要“跳出糧食看糧食”,糧食世界貿易既面臨著傾銷危機,也面臨著限制出口危機。就前者而言,發達國家可通過傾銷農產品導致發展中國家爆發農業危機;就後者而言,在疫情發生後,部分國家為了優先保證本國糧食安全而限制糧食出口,造成了國際糧食市場的小範圍恐慌。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強化糧食貿易安全在“雙循環”背景下顯得日益重要。

  當前糧食安全保障存在的問題

  文章分析,一是糧食產業內循環不暢。從生產端來看,由於不少耕地被用於種植經濟作物,加之二、三產業對土地的占用,導致土地資源供給受限,進而使得糧食種植面積的提升空間有限;同時,中國現階段人口老齡化加重,農村人口比例失衡,留守人口無法快速掌握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也無法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從需求端來看,“碳達峰、碳中和”理念已深入人心,追求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綠色低碳屬性逐漸成為新的消費風尚,但當前綠色低碳農業的發展不盡如人意。從流通端來看,倉儲物流設施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有待提升,不利於緩解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糧食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損失和浪費,完善“產購儲加銷”協同機制勢在必行。

  二是糧食產業外循環受阻。從國際貿易方面來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部分糧食貿易出口國優先考慮本國利益,主動採取措施限制糧食貿易,導致國際糧食供給總量減少,市場價格上升明顯。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2021年5月糧食價格指數高達127.1,創10年來新高。儘管7月下降至123.0,但總體上仍然處於高位。從技術方面來看,中國糧食產業的“芯片”——種子發展也面臨短板。不少發達國家已在種業領域註冊申請了大量專利,構建了技術壁壘。從交流方面來看,過去幾年中,發達國家採取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對國際農產品貿易、糧食領域科技人才的交流與合作造成了嚴重損害。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