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財稅體制改革是構建發展確定性的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21-11-25 08:36:07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時期新經濟的歷史方位。經濟的數字化和金融化兩大趨勢構成新經濟未來發展的狀態。數字化和金融化相互叠加令新經濟呈現一個最大特征,即不確定性。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來構建新的確定性,注入確定性去對衝風險。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尚希文章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稅體制是構建新經濟的基本手段或重要途徑,也是構建國家發展確定性的基礎。

  一是貫徹“以人為核心”理念,推動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理順政府間財政關係,需要轉變思路,重點放到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上來,適度加強中央、省級事權和支出責任,為財政綜合統籌和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供條件。這是財政更好對衝公共風險的一個制度前提。完善央地關係,要強調“以人為核心”。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核心是人的流動。隨著人的流動,資金、轉移支付、公共服務需要與之相匹配。這是一個新的命題,涉及中央與地方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問題,需要財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

  二是強化財政統籌,推進績效改革。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對財政資源加強統籌,財政資源包括資金、資產、資源三層含義。當前預算資金的配置更多考慮的是流量,而流量與存量的匹配性還有待加強,這就需要通過加強預算績效管理來提升資源配置效果。目前,中國的預算績效改革取得了一定進展,仍存在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在市場領域,市場資源應由市場配置發揮決定性作用;在公共領域,公共資源的配置應由預算發揮決定性作用,這是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面臨的一個挑戰。

  三是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改革,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對地方債務風險的動態監測方式方法,壓實省級政府的主體責任,完善央地兩級風險管理架構,避免風險向企業、地方金融機構甚至社會公眾轉移。另一方面,應加快政府債務管理體制改革,防範政府債務地方化導致國家整體債務風險的加大。在債務結構的安排上,可考慮適當增大中央舉債力度,防止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結構與經濟社會整體發展適配性不夠導致公共風險擴散。

  四是根據新經濟發展需要構建與之相適配的新稅制。基於數字化、金融化形成的新經濟,需要有一套新的稅制理論,並在新理論的指導下構造新稅制。另外,我們促進共同富裕,一定程度上需要發揮稅收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的積極作用,平衡好稅收籌集收入功能和調節分配功能。再有,稅收制度完善的程度成為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能否理順的基礎,包括地方直接稅的比重等問題,對進一步完善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收入都是至關重要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