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新時代開創
http://www.CRNTT.com   2021-11-20 08:53:14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們的發展實踐,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開拓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彰顯的中國理論和中國智慧的重要標識。

  “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深刻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歷史背景、實踐基礎、理論境界和時代意義的闡釋中,凸顯了其中學理依循和理論要義的意蘊。

  從經濟思想的歷史源流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端於中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確立時期,其重要標誌是毛澤東1956年4月發表的《論十大關係》和1957年2月發表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毛澤東站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牢牢把握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問題”“矛盾”和“關係”等關鍵,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一系列基本問題作出探索,特別是對其中的學理依循和理論要義的闡釋,奠定了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邏輯起點。

  這裡的學理依循,是指毛澤東提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第二次結合”的原則。1956年,毛澤東在對蘇共二十大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可能變局和中國共產黨相應對策問題的闡釋中提出,“不要再硬搬蘇聯的一切了”“應該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探索在我們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了”。他強調指出:“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這裡的理論要義,是指毛澤東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中的三個核心理論,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理論,統籌兼顧、注意綜合平衡理論,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協調發展理論。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回溯經濟思想這一歷史過程時談到,毛澤東同志“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對發展我國經濟提出了獨創性的觀點”,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造性發展”。由此確立的學理依循和理論要義,走出了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第一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於改革開放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的標誌。鄧小平認為,其中所提出的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觀點,適合於當時正在全面推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實際,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話”;這些“新話”給人以“寫出了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初稿”的印象,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也就是“第二次結合”的重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認為,這一時期,“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們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重要理論成果”。

  這些理論與黨的十八大後的頭三年即從2012年至2015年形成的理論集為一體,構成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最初形態。其中“重要理論成果”有:“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關於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理論,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關於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理論,關於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的理論,關於農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屬性的理論,關於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理論,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等等。”習近平總書記概述的這些“重要理論成果”,構成新時期和黨的十八大後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理論要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些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講過,改革開放前我們也沒有這方面的實踐和認識,是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第二次結合”,是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基本原則和學理依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理論要義和學術根基。

  “系統化的經濟學說”在新時代的豐富和發展

  2014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時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強調要“不斷提高推進改革開放、領導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新要求和新視野。

  2015年11月,結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新的實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極其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紛繁多樣的經濟現象,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有利於我們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認識經濟運動過程,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更好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當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問題,強調“要加強研究和探索,加強對規律性認識的總結,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推進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科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的系列講話,豐富了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學理依循和基本原則。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為主導,進一步形成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理論創新,拓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內涵,提升了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境界,集中體現在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發展主線、戰略支撐、重要途徑、制度保障和必由之路的闡釋上。其一,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主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築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其二,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其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盤大棋,要把這盤大棋走好。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空間布局的基礎工程。其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其五,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要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系統化的經濟學說”與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拓新

  在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提出了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問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理依循和理論要義作出探索,而且還從學理和學術上對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首次作出闡釋。

  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作出六個主要層面的闡釋: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觀點,是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要牢牢把握的根本立場。二是堅持新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也“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觀點是相通的”,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未來社會全面發展的基本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按照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三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明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的理論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最鮮明的理論觀點。四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是新時期形成的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本質特征的主要理論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五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為顯著的理論創造。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之所以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堅持我們的制度優越性,有效防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弊端”“我們要堅持辯證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六是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放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出路。”要善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同時,要堅決維護我國發展利益,積極防範各種風險,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5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並提出“七個堅持”的理論要義,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拓新。

  以新發展理念為主導而初步形成的推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套制度體制框架,是新發展理念成為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主要內容和主導線索的現實根據。

  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表明了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本質特征和核心立場。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能夠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根本上就是把為人民謀幸福、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三個方面是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關於經濟改革和發展的理論支柱。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根本上就是要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其要旨在於: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適應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的變化,堅持完善宏觀調控,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

  堅持問題導向以及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彰顯了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根本方法和戰略思維。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基本方法。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在根本上就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