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央企帶頭下調售價 煤炭最高日產量創新高
http://www.CRNTT.com   2021-11-10 10:34:13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據新華社報道,今年下半年以來,煤炭供應偏緊,價格高漲。冬春兩季又是煤炭消費高峰,需求還將進一步增加。10月以來,各部門、各煤企推進煤炭保供穩價,產量持續增加,煤炭期現貨價格大幅回落,確保能源安全保供和人民群衆溫暖過冬。

  優質產能充分釋放

  立冬以來,氣溫驟降。

  位於山西朔州的中煤集團平朔東露天礦,夜裡氣溫低至零下18攝氏度,但礦上依然熱火朝天。一台台重型卡車將一車車原煤運到破碎站,經選煤廠洗選後裝車運往全國各地。

  面對煤炭供應緊缺的嚴峻形勢,中煤集團所屬煤炭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生產,除保證長協煤合同的兌現外,還新增1970萬噸的保供任務,對應東北三省、京津冀、廣東、福建等重點保供地區。

  中煤集團銷售公司營銷部經理胡建宏說,今年1月至10月,公司煤炭產量1.79億噸,同比增長10%;煤炭銷量3.05億噸,同比增長13%。

  千裡之外的煤都烏海,國家能源集團旗下各煤礦設備轟鳴、重卡穿行,幹部員工堅守一綫。

  作為我國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國家能源集團1月至9月完成煤炭產量4.1億噸,同比增長4.6%;煤炭銷量5.7億噸,同比增長9%。

  煤炭是我國目前的主體能源,在國家能源供應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和兜底保障作用。隨著我國北方地區陸續進入供暖季,國務院各部門、各大能源央企采取一系列舉措,確保今冬明春煤炭供應。<nextpage>

  國家礦山安監局篩選出153處符合安全增產保供條件的煤礦列入應急保供名單,納入產能核增快速通道,可增加產能2.2億噸/年,預計第四季度可增加煤炭產量5500萬噸。

  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隨著產能釋放,10月份以來煤炭產量持續增長,11月1日至5日煤炭日均調度產量達到1166萬噸,較9月底增加超過120萬噸,最高日產量達到1193萬噸,創近年來新高。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將統籌增產保供和安全環保,緊盯煤炭生產,協調穩產增產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有效增加煤炭生產能力,確保能源安全保供,確保人民群衆溫暖過冬。

  央企帶頭下調售價

  與市場價格持續攀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家央企帶頭接連下調煤價。

  在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近日召開的會議上,全國10多家主要煤炭企業跟進表態,主動將主產地5500大卡動力煤坑口價格降至每噸1000元以下。

  10月中下旬,5500大卡動力煤港口價突破2000元。10月21日,中煤集團率先以1200元/噸的價格向華能營口電廠供應5.7萬噸動力煤;10月23日,中煤集團以1200元/噸向華潤遼寧盤錦電廠供應5.57萬噸動力煤。

  11月8日,中煤集團再次全面下調坑口和港口動力煤銷售價格。北方港口5500大卡煤炭平倉銷售價格全部在1100元/噸以下;所屬晉陝蒙生產企業5500大卡煤炭坑口價格一律不超過900元/噸,引導煤炭價格回歸理性。<nextpage>

  在環渤海港口銷量占比接近40%的國家能源集團,10月19日作出保供穩價承諾。

  11月1日,國家能源集團在秦皇島港完成兩船現貨煤炭交易,價格均為1000元/噸以下,為後期開展穩價保供工作起到良好示範效應。

  此外,內蒙古伊泰集團、蒙泰集團、匯能集團等多家企業也宣布,主動下調坑口煤售價。

  “從市場監測情況看,10月下旬以來,全國坑口、港口煤價均大幅下降,隨著後期煤炭產量提升,煤炭市場供需形勢將進一步改善,煤炭價格將加快向合理水平回歸。”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運力大幅提升

  國鐵集團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國家鐵路發送電煤1.22億噸,同比增長25%,環比增長21%。11月1日至4日,煤炭日均裝車約8.8萬車,同比增長21%;電煤裝車約6.3萬車,同比增長39%,創歷史新高。

  日前,國鐵集團在哈爾濱、北京、太原、呼和浩特、鄭州、西安、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等煤炭重點裝車地區設立調度分所,加強電煤運輸實時盯控和全流程運輸組織工作,優先保障電煤運輸需求,千方百計增加電煤運力資源。

  大秦鐵路是西煤東運的主要幹綫。大秦鐵路11月8日公告顯示,10月份完成貨物運輸量3286萬噸,同比持平。<nextpage>

  作為國內最大的煤炭下水港,黃驊港歷來都是煤炭運輸保供的主戰場。連日來晝夜無歇,准備裝煤的貨船在碼頭邊排著隊停靠,大型傳輸設備不停地將來自內蒙古等地的煤炭從火車車皮上卸下,再裝上船,運往各地。

  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務公司生產指揮中心經理劉金光說,10月以來,黃驊港累計發運電煤1400餘萬噸,特別是運往東北地區,保供電煤達到107.3萬噸,同比增加了37%。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