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農民增收須擺脫傳統路徑依賴
http://www.CRNTT.com   2021-11-09 10:20:22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據經濟日報評論,近期,關於農民收入的話題頗引人關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民收入較快增長。湖北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農民年收入跨過2萬元大關。安徽省提出,今後5年農民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農民收入問題值得思考。從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撑來看,保障農民收入、守好農村“後院”,才能構築起發展的戰略縱深。從擴大內需來看,農村是最廣闊的增量空間,農民增收會釋放出巨量的消費需求。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來看,只有不斷提升農民收入,才能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綫。可以說,“三農”工作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收入問題。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增收是關鍵。

  業內衡量農民收入是否實現快速增長有兩個標准:一是看增速是否超過同期GDP的增速,二是看增速是否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從這個角度看,當前農民增收勢頭總體不錯。今年前三季度,農民收入實際增長11.2%,高於經濟增速1.4個百分點,比城鎮居民高2.5個百分點。這是在克服嚴重自然災害、農資價格上漲、新冠肺炎疫情散發等多種不利影響下取得的,殊為不易。

  不過,城鄉居民收入比雖在縮小,但收入差距的絕對值在擴大。從構成上看,農民收入來源中最重要的是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方面,種糧收入雖穩但絕對值不高,鮮活農產品雖然致富效應明顯但波動大、風險高,依靠種養業增收的難度越來越大。工資性收入方面,億萬農民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務工已是其最大收入來源。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加之受疫情、汛情影響,外出農民務工數量和工資水平都在承壓。隨著這兩大傳統動力減弱,農民收入增速在放緩。

  城鄉收入差距之外,農村內部收入差距也日益凸顯。從地區差距看,農民收入最高的地區為上海,最低為甘肅,2020年兩地農民收入比達3倍。安徽是中部地區農民收入最高的省份,但仍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有產區差距,13個糧食主產區中有10個省份農民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有省內差距,同一個省,有的億元村單戶分紅就有幾十萬元,有的空殼村農民剛剛脫貧。可見,農民增收難,主要在中西部,重點在主產區。<nextpage>

  農民要富裕,須擺脫傳統的路徑依賴,既要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更要拓展農村外部增收空間,統籌用好產業、就業兩大手段。產業方面,除了要繼續做好農業高質量發展文章外,還要立足整個農村資源,發展鄉村二三產業,讓農民更多參與產業鏈發展,把更多增值收益留給農民。就業方面,既要發展縣域經濟,推動農村創業創新,吸納更多的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又要提升農民就業能力,實現穩定外出務工就業,并加快向技術型農民工轉變。

  特別是,受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水平提高、土地流轉和農房出租增多、參加入股分紅增加等因素影響,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不斷增長,已成不少地區農民收入的重要增長源。各地要推動農村“三塊地”改革,釋放農村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活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產權市場,讓農民享受到更多財產性收入。

  “十四五”時期,農民增收形勢更複雜,政策調控難度也更大。因此,需要對農業給予優先發展,對農村給予全面支持,真情關愛農民,真心幫助農民,真誠對待農民,為農民的好日子添磚加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