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大重陽:中國如何推進國際話語體系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21-11-05 00:23:28


 
  嘉賓專題研討環節,於運全分享了對本次報告和國際話語權體系的看法。他認為,構建與自身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或者提升在國際輿論場上的份額、主動權、主導權和影響力,都是大國發展或者崛起的應有之意,它應該是大國雄心的一部分。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致力於中國和世界更好的交流、溝通,也在為中國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構建中國的話語和中國敘事做出自己的努力和探索。通過自身的實證研究,他發現,“一帶一路”話語已成為現在西方研究中國話語構建時關注的一個焦點,與之相匹配的還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還有歷史上中國提出來的和平發展的道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個世界的劃分。因此,他強調,核心話語構建的路徑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占據道義制高點;二是提出的概念和話語要靠行動支撐。在話語權構建的歷史過程中,智庫應該發揮獨特性的作用,中國要學習他國的優秀經驗。

  史安斌就“全球雄心”一詞,從國際傳播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他基於牛津大學學者、中國問題知名專家拉納·米特提出的“ACGT”模式,解碼全球傳播中的“中國問題”。他認為,“ACGT”在中國傳播方案中代表了一種結合。A是“Authoritarianism”,這是西方學者的觀念,中國是威權體制;C是“Consumerism”,中國重商主義,主要是靠商業來打開全球化的大門;G即為王文院長提出的“Global ambitions”,“Consumerism”背後潛藏的全球雄心,與王文院長的報告題目不謀而合;T是“Technology”,這是中國在互聯網技術上的領先與實現。此外,他結合時下熱點,如《長津湖》、《魷魚遊戲》、Tiktok和Shein等,表示中國在營造平台媒體方面還有非常大的一個空間和前景。他強調,在真正的全球傳播過程中,中國和美國不是對抗的過程,不是中式全球化要去取代美式全球化。包容性全球化是真正把全球化實現一個全球的連通。“全球雄心”不等於“全球野心”,中國要讓全球真正實現互聯互通的雄心,不是拉納·米特說的要稱霸世界的野心。

  楊新華結合自身在中國網的實踐經驗,分享了關於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看法。他非常認同王文院長提出的中國要實現話語權彎道超車的宏大目標。他提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強大,構建一個面向世界,面向主流的中國話語體系已成為當下的時代命題。話語體系和話語權還不能完全劃等號,但它們有正相關性。從話語體系的角度,改革開放以來,在不斷開放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的話語在不斷的發展和豐富,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對話語創新和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視也是前所未有的。大量的中國話語,大量的中國關鍵詞進入到了國際輿論空間,成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感興趣的內容。從話語權的角度,中國國際能見度越來越高。但是受新冠疫情的衝擊,中美在多個領域的發生衝突,實際上牽制了這種國家形象好轉的勢頭。所以,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有一個根本性基礎性的問題,就是話語體系建設。話語體系建設和提升中國話語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從媒體或者智庫的具體工作來說,他建議,一是從供求關係的角度來積極地參與中國話語的生產;二是從精准傳播的角度去充分運用和優化中國的話語;三是從影響力的角度對中國的評價體系進行調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