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高水平開放贏得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1-11-02 08:39:55


 
  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區域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是黨中央著眼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是中國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南自由貿易港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是中國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重大戰略任務。

  同時,中國布局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實踐也在持續深化。2013年,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近年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數量不斷增加,在中國新時代高水平開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10月,僅當時獲批的四批共12家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新設企業約21.7萬家、外資企業5123家;實際利用外資1083.9億元,進出口總額3.2萬億元,以不到全國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占全國14.4%的外商投資和12.5%的進出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不斷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水平,形成更多可複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把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此外,我們還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進高水平開放中的支撐作用。

  以高水平開放推動制度性變革。從中國的實踐看,開放也是改革。在高水平開放中深化改革,核心是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比如,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要素市場;著眼於釋放人力資本活力,尤其是科研人員的活力,加快改革人才管理體制,建立以人為本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激發企業家潛能,充分發揮企業家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競爭中性、市場透明、知識產權、環保標準等方面加強制度安排,切實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等等。

  還要看到,在開放中推動監管制度改革也十分重要。實現高水平開放直接依賴於市場監管的有效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圍繞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改革市場監管體制,加強反壟斷監管,並初步取得成效。2020年,流入發達經濟體的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了69%,流入發展中經濟體的外資下降12%,而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

  新時代開放的戰略目標:推動和引領經濟全球化

  文章認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新型開放大國,中國以何種方式影響世界,世界如何客觀看待中國,成為國際國內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中國推動高水平開放,不僅為推進雙邊、區域、多邊自由貿易進程提供了重要動力,也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影響力和制度性話語權。

  第一,推進多邊雙邊自由貿易進程。

  一是堅定捍衛經濟全球化。從大國責任出發,中國努力倡導各國維護經濟全球化大局,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相繼出台的擴大開放的一系列舉措,全力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並在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提升各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

  二是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在經濟全球化的制度安排中,自由貿易最為核心。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不僅無助於本國問題的解決,還給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巨大障礙。應該看到,各國遵循自由貿易的基本原則,共同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制,是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出路。

  三是積極推進多邊雙邊自由貿易進程。在全程參與並積極推動RCEP簽署後,中國率先批准了RCEP,並對履行協定各項義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推進自由貿易進程,需要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自由貿易體系。中國倡導自由貿易體系,不是對傳統自由貿易體系的簡單承襲,而是賦予了其新的內涵,包括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

  第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一項重大倡議。為務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本著開放包容精神,同願意參與的各相關方共同努力,把“一帶一路”建成“減貧之路”“增長之路”,為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世界銀行有關報告認為,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作為新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最主要的而且是由發展中國家提出的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積極響應。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2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為務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不僅積極促成具體項目落地,而且主動發起設立了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截至2020年10月,絲路基金已累計簽約項目47個,承諾投資金額178億美元,為“一帶一路”框架內的經貿合作和多邊雙邊互聯互通提供投融資支持。與此同時,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基礎設施、製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多個領域開展廣泛合作,為提振區域經濟和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

  未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要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依托,實現各國聯動發展;由產能合作為主向產能合作與服務貿易並重轉變,進一步拓展合作內容;以建立多層次、多種形式的自由貿易網絡為目標,加快構建全球互聯互通的夥伴關係,推進全球共同開放;通過第三方市場合作等多種方式使更多國家從中受益。

  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文章指出,“中國人始終認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中國方案”,並將塑造中國與世界融合發展的未來。

  世界各國命運緊密相連。經濟全球化與新科技革命使世界各國的利益和命運聯繫在一起,各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緊密相連,經濟發展相互依賴。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凸顯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意義。面對疫病災害、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等共同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必須尋求互利合作的雙贏多贏之道。無論是應對類似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還是應對氣候變化、人口老齡化等全球性挑戰,都迫切需要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開展全球行動、全球合作。

  主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當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滯後於國際經濟格局變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只有適應國際經濟格局的發展變化,才能為全球經濟穩定提供有力保障。將現有治理體系推倒重來、另起爐灶,不僅會破壞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還會破壞世界的和平穩定。因此,我們既要堅持多邊主義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也要立足世界格局變化,著眼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基礎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

  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維護以WTO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WTO改革,並以提升代表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為重點,推動國際經濟治理機制的改革。

  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國主張超越狹隘的“文明衝突論”,提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尊重文明的多樣性,最重要的是要順應時代潮流,尊重各國對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選擇。要以文明互鑒促進世界和諧。文明的發展需要以交流互鑒為前提,取長補短,才能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實現各類文明和諧共生,重要的是求同存異,充分尊重各國文明多樣性和發展道路多元化,由此“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艶”。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中強調:“中國將繼續高舉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全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作為新型開放大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