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1-10-29 08:58:39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近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公布。《綱要》聚焦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關鍵領域,提出共建統一的市場規則、互聯互通的市場基礎設施,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打破行政區劃對要素流動的不合理限制,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

  經濟參考報發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文章分析,成渝地區多年來承擔了國家許多重大改革的試點示範任務,這些改革措施將進一步推動成渝地區成為國家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排頭兵。

  強調跨越行政區,以真實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聯互通強度所決定的經濟區的理念就變得日益重要,這是一個在更大區域尺度上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及標準的一體化進程。旨在搭建一個以人的生活質量為核心的均等化的平台,讓公共投資去引導發展成果的共建共享,將帶來以人為核心的更大的自主流動性,提升優質人才在大中小城市之間,在城鄉之間的交往、交流和遷居樂業的能力;同時也是區域市場一體化的進程,這將打破中國用一套標準考評所有城市的格局,從根本上破除社會經濟生活“千城一面”的被動局面。

  在形成市場的同時,形成不同自然禀賦,不同能級尺度,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各級城鎮,乃至整體城鄉人居環境中每一個功能節點的特色化、專業化、差異化的發展。

  文章指出,綜合來看,成渝地區有以下優勢值得關注:

  首先,成渝地區有其獨特的自然資源禀賦的差異性。這裡不僅有適宜高度城市化發展的地區,也有事關國土生態安全的重要生態功能區,雙城經濟圈的高質量發展會推動人口向優勢重點發展區域集中,對保護長江上游和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意義重大,而資源價值交易市場的建立,也會推動生活在綠水青山地區的人口享受到家有金山銀山的實惠,而不是去重走工業化路徑毀掉綠水青山。

  其次,成渝地區是中國發展的穩定戰略大後方。這個地區是中國西部人口總量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在改革開放後一度成為勞動力輸出量最大的地區,就近就地加速其城鎮化進程可以穩定和承載上億人口和數千萬勞動力,對化解中國高速發展中積累的社會問題意義重大,也有利於改善和構建更穩定和平的國際環境。

  再次,時機選擇正當其時。從城鎮化水平提升的客觀規律和發展能級看,中心城市時期、都市圈時期、城市群時期是循序漸進的,成渝地區正處於“強城、建圈、望群”的關鍵節點,用培育同城化程度高的都市圈去支撐強化中心城市的做法一舉兩得,既治“大城市病”,又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促進城鄉融合。

  最後,陸海雙向開放的重要節點。成渝地區位於“一帶一路”和連江達河的長江經濟帶交匯處,近十多年更是中國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具備南向、西向、東向立體開放的獨特優勢,其內部體量和市場潛力是內循環的支撐,其連江達河和中歐班列,乃至機場群的快速發展也是連接外循環的重要支撐,內外動力集於一地必將成為雙循環格局下的新發展高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