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1-10-23 08:23:43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近日發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圍繞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強化重慶和成都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引領帶動成渝地區統籌協同發展,並對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格局作出系統闡述。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文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上指出,成渝地區要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在連接西南西北、溝通東亞、東南亞、南亞具有獨特優勢。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高質量重要增長極,對國家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

  新發展格局下新使命

  文章認為,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能力也有責任承擔國家新增長極的使命。

  當前,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發生重大調整,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發揮中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充分利用成渝地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常住人口規模持續上升、內需市場潛力不斷釋放、產業鏈加速重組的趨勢和優勢,盡快實現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有利於構建與東部沿海地區合作互動新格局,拓展參與國際合作新空間,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中國西部地區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重要戰略區域。歷史上,該區域在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組織區域生產、大宗物資供應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等方面,承擔了重要職責;新時代,該區域在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踐行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一是建設貫通中國華北和西南地區的交通運輸大通道,開拓面向東南亞地區的經貿新局面;二是建設連接長江中下游與青藏高原的大通道,形成中國國土東西方向上的大動脈;三是構建溝通西北(關中、蘭州—西寧、天山北坡)和東南部(珠三角、北部灣)的國家能源大通道。

  引領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文章稱,過去10年,重慶、成都兩市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在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GaWc)排名中的位次不斷上升,人口規模、經濟總量都已經進入全國前10位。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GDP占全國比重超過6.5%,兩市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之和超過1億人次。

  通過“雙圈”引領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經成為中國人口吸引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按照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成都市和重慶主城常住人口比“六普”都有大幅增加,人口流入態勢明顯。加快建設重慶、成都兩大都市圈,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過度集聚的人口和功能,實現多中心、組團化發展,是實現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重慶都市圈要推動中心城區與渝西地區融合發展,通過產業基地建設和1小時通勤圈帶動涪陵、永川、合川、綦江—萬盛等區域中心的建設,提升外圍榮昌、銅梁、大足、潼南的特色化功能,提高沿長江、武隆山等地的生態環境品質。成都都市圈要推動成都與德陽、眉山、資陽的一體化發展,加快生產力一體化布局,引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休閑服務共建共享,創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示範區。

  立足“一軸兩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交通方式的變革,使成渝兩地“時空距離”顯著縮短,為區域一體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一方面,通過強化成渝發展主軸,引導重慶都市圈與成都都市圈互動發展。依托兩市之間的3條綜合運輸通道,促進要素聚集與流動,培育若干區域經濟中心,實現四川遂寧與重慶潼南,四川資陽與重慶大足地區的一體化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培育南北兩翼協同發展走廊。北部的渝東北—川東北發展走廊,要加強產業、公共服務與生態環保等協作共贏。南部的川南—渝西發展走廊,分布著許多傳統產業基地和水運時代的傳統中心城市,應加大對產業轉型的扶持力度,推動內江與自貢同城化發展。發揮水運、陸運和航空運輸的聯動優勢,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經濟帶物流樞紐。此外,要加強雙城經濟圈對周邊欠發達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