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恢復發行40年,國債利國利民
http://www.CRNTT.com   2021-10-20 12:39:53


 

  國債恢復發行40餘年來,發行品種日趨豐富,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極大豐富了個人投資渠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頒布後,國庫券發行對象1982年從國有企業和單位擴大到個人;1987年,財政部發行重點建設債券;1988年,國庫券流通轉讓試點開始實施;1989年,國家發行保值公債和特種國債;1992年,財政部發行非實物國庫券,後於1995年改稱記賬式國債;1994年,財政部、人民銀行發行憑證式國債,後於2017年改稱儲蓄國債(憑證式);2006年,財政部首次發行儲蓄國債(電子式)。

  如今,年輕投資者大多選擇購買儲蓄國債(電子式)。而許多老年人不善使用智能手機和互聯網,仍選擇購買儲蓄國債(憑證式)。“電子式我怕買了容易忘,我還是買憑證式的,看得見、摸得著,攥在手裡,心裡踏實!”王奶奶說。

  隨著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認購渠道不斷拓展,國債認購日益便利。今年5月發行的2021年第三期、第四期儲蓄國債(電子式)推出了手機銀行代銷渠道,39家承銷團成員中的28家同時通過網上銀行代銷,中國工商銀行等4家還可通過手機銀行代銷,中國國債邁入“掌上購買”時代。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立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債恢復發行40年來,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實現了國家籌資“利國”與社會投資“利民”的“雙贏”。

  “從‘利民’角度看,在邁向中等收入國家進程中,日益增長的家庭財富和社會資本都需要尋求低風險投資渠道。”張立承表示,國債投資是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完善投資市場體系的基礎。目前,中國的國債市場已經成為具有較大容量、能夠充分滿足財政籌資和投資者投資的重要場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