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冷戰後國際格局重組中的上合組織
http://www.CRNTT.com   2021-09-18 08:19:02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原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分別獨立。中亞地區5個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脫離蘇聯後,該地區突然成為地緣政治經濟管控的“真空”地帶,美國、北約、歐盟、土耳其、伊朗、日本等各方勢力紛紛開始覬覦中亞。

  1996年,在“五國兩方”,即以中國為一方,以俄哈吉塔為另一方,開展邊境事務談判的基礎上,建立了“上海五國”機制。2001年6月,烏茲別克斯坦以平等成員國身份加入“上海五國”機制。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6國元首簽署聯合聲明,宣告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成立。

  20年來,上合組織經受了來自本地區和外部世界的種種考驗,成為當今世界維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後,上合組織成為目前人口最多、幅員最遼闊的地區組織。上合組織不僅是維護本地區安全和穩定的關鍵力量,同時也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合組織是一個脫胎於冷戰思維的全新的區域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倡導“結伴、不結盟,不針對第三國原則”,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這是上合組織得以發展壯大的獨特源泉。上合組織與北約、歐盟等結盟組織的最大區別是堅持不結盟,成員國之間屬於平等夥伴關係。上合組織在所有領域的合作以及軍事演習等活動,均不針對第三國。可以說,上合組織擴員後,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也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許多人認為,上合組織的經濟合作在多邊層面成果有限。實際上,在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推動下,成員國雙邊合作與多邊合作的願望不斷加強。日益活躍的雙邊合作,促進了成員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生改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成員國在交通運輸便利化等方面的區域合作不斷深化。2013年以來,在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2015年中俄兩國實現“一帶一盟”戰略對接,中哈兩國產能合作大幅展開。成員國之間發展戰略積極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有效促進了本地區國家之間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上合組織已經成為沿線國家與“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接的重要平台。

  當然,如同任何國際性組織一樣,上合組織也面臨某些“成長中的問題”,或者說“前進中的挑戰”。當前,上合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理順內部關係、完善內部治理問題,尤其是擴員後新老成員國如何凝聚共識、團結協作、增進互信問題。

  展望未來,上合組織在確保本地區安全穩定繁榮發展的同時,應該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治理。應以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調為引領,以各種形式的雙多邊合作相輔相成為支撐,充分發揮各成員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努力,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發出“上合聲音”、貢獻“上合智慧”、提供“上合方案”。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於洪君(中國前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國際問題專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