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打造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21-07-06 08:52:45


飛地經濟已從地方層面的零星創新實踐發展到國家層面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引導產業有序梯度轉移的重要手段。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鼓勵探索共建園區、飛地經濟等利益共享模式。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區域開放室主任、研究員盧偉文章表示,中國飛地經濟的發展始於20世紀90年代,經歷了從縣(市、區)、地市內合作,發展到省內合作、跨省合作乃至跨國合作的過程。作為一種創新型、嵌入式區域經濟合作模式,飛地經濟順應了新時代區域合作的新要求,能夠有效突破行政區劃壁壘和屬地化管理原則限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關於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都明確提出要發展飛地經濟,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新貢獻。

  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地方政府在發展飛地經濟中探索出了形式多樣、合作多元的新模式和新機制。從省內合作發展飛地經濟看,既有以深汕特別合作區為代表的“飛出地”全面主導、“飛入地”積極配合的共建模式,也有以成都•阿壩工業集中發展區為代表的全國唯一集災後重建、異地重建、合作共建於一體的特殊模式。從跨省合作發展飛地經濟看,既有以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為代表、順應國內產業梯度轉移的產業承接型飛地,也有以藏青工業園區為代表、享受“飛出地”和“飛入地”雙重政策優惠的政策叠加型飛地,還有以對口援疆援藏產業園為代表,受援方利用援助方技術、市場、管理優勢開發特色產品的資源整合型飛地。從跨國合作發展飛地經濟看,既有以中新蘇州工業園區為代表,系統複制“飛出地”發展經驗的“引進來”飛地,也有以遍布“一帶一路”沿線境外經貿合作區為代表、充分利用“飛入地”要素和市場優勢的“走出去”飛地。

  總體來看,飛地經濟已從地方層面的零星創新實踐發展到國家層面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引導產業有序梯度轉移的重要手段。當前,發展飛地經濟還存在管理機構權責定位不明確、市場化運作特征不明顯、缺乏有效的利益共享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等問題。

  文章指出,“十四五”時期,應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運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深化飛地園區管理和運營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區域合作與利益調節機制,支持“飛入地”構建良好的承接產業轉移基礎設施條件、產業配套環境和營商創業環境。積極推動中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東部沿海地區的飛地經濟合作,按照市場化的方式推動產業沿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沿線梯度轉移,支持流域上下游、糧食主產區主銷區、資源輸出地輸入地之間探索發展飛地經濟的新模式和新機制。進一步探索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兩國雙園”飛地合作新模式和新機制,在市場准入、貨物通關、財稅優惠、資質互認等領域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設“點對點”的跨國自貿試驗區,構建高效便利的國際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