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經濟觀察:下半年怎麼看、怎麼幹
http://www.CRNTT.com   2021-08-17 08:59:29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要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前不久,世界銀行發布半年度《中國經濟簡報》,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8.5%,顯示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半年報”。這份“成績單”成色如何?怎樣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下半年經濟工作怎麼幹?本期《理論周刊》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對此進行深入探討。
 
  看經濟形勢:今年上半年經濟“成績單”成色如何?

  廣州日報《理論周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達532167億元,同比增長12.7%。此外,消費、投資、出口等均表現不俗,增速明顯;失業率、新增就業、人均收入等民生指標,亦有著積極的變化。在您看來,這份“成績單”的含金量如何?

  王小廣:上半年同比增長達到12.7%,主要是由於上一年同期受疫情衝擊較大,實際上當前中國經濟仍然呈現中速增長特征。而在疫情和上一年下行壓力之下,我們頂住這兩個壓力,走出了“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態勢,實屬不易。

  上半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亮點一是中國經濟仍然運行在合理區間,不僅GDP增速繼續保持穩中趨升,而且物價的上限與就業的下限均在合理區間內,物價總水平與就業均保持穩定。亮點二體現在出口方面,由於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加上全產業鏈的優勢,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防疫產品方面我們都具有競爭力,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呈現“出口絕對優勢”。儘管在國際貿易上遭遇一些逆流,但我國的出口仍然保持穩定。亮點三表現在經濟恢復較好的情況下,當前中央和地方都在著力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以期實現經濟全面的數字化改造、綠色轉型,這是中國經濟當前甚至未來一段時間最大的亮點。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提高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現代化水平,這在“十四五”期間必須加快推進、全面推進。亮點四是民生保障和基礎市場制度建設都得到了明顯加強。疫情暴露了民生保障方面的很多短板,我們加大落實“六穩”“六保”力度,同時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社會穩定性與公平性的提高,這都將進一步增強人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廣州日報《理論周刊》: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隨著疫苗接種進度加快,部分國家出現經濟回暖,生產逐步恢復,但世界經濟恢復不均衡性依然凸顯。對此,怎樣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王小廣:我們仍然存在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這不是通過一些短期的調控措施就可以馬上解決的。當這個問題與新冠肺炎疫情交織在一起,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難免會有恢復不均衡的問題、不可持續的問題和其他新問題,世界經濟同樣如此。雖然經濟運行總體向好,但我們也要看到一些亟待解決的中長期問題。

  第一,儘管消費和服務業有所恢復,但與疫情之前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在人均國民收入突破1萬美元大關,向2萬美元邁進的過程中,消費傾向應該是上升的,但消費相對滯後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我們的供給端恢復得比較快,但是服務業和消費還沒有得到完全恢復,且還受到一些中長期因素的影響。

  第二,CPI保持溫和走勢,但PPI出現超常增長,PPI與CPI剪刀差創新高。PPI上漲過快, 這對中小微企業來講,是一個值得正視的問題,在本身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不得不承受成本暴漲的新壓力。“六穩”“六保”的落實對中小微企業起到很重要的支撐作用,能盡可能消除負面影響,但新的價格結構性問題仍然不容小覷,加大了中小微企業特別是下游的消費品生產企業的負擔。

  第三,就業是世界性難題,在穩就業上,中國政府做得很好,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我們採取了金融讓利和許多支持性救助性措施,這些措施有緩解作用,但仍面臨不少深層次問題。就業的最大問題是結構性問題,且在疫情影響下複雜程度加劇了。其中,大小企業就業的結構差異凸顯,需要將其作為一個比較長期的問題予以重視,並採取一些相應的制度安排來解決。

  廣州日報《理論周刊》: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何一再強調跨周期調節、宏觀政策銜接?

  王小廣:從整個宏觀政策來說,不能光考慮短期不考慮中長期,還要考慮到周期之間的銜接。當前,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均處在周期性調整中,未來還將進入升級和平穩上升周期。現在我們穩增長的壓力不像往年那麼大,要把握好當前這個寶貴的時間窗口,把更多精力放在一些長期的、培育下一個周期的增長點上。也就是說,當前所做的一些事情並非為了簡單地在短期內獲利,而是為了在更長的時間內,使下一個周期更加平穩、高質量發展。

  同時,今明兩年又是一個關鍵點。去年在劇烈的下行衝擊之後出現了明顯的恢復,形成大跨度的變化,今年仍有一些應急的延續;到了明年,可能要考慮的是正常情況與應急狀況如何銜接。尤其重要的是,現階段我們在一些中長期的改革和發展問題上要有更多作為,未來要在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鏈現代化上有重大突破,要集中力量打攻堅戰。此外,解決了供給端的同時,需求端也不能落後,要激發內需潛力,完善內需體系,使供需達到更高水平的均衡。

  廣州日報《理論周刊》:在上半年良好勢頭基礎上,鞏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成果,需要重點關注哪些問題、做好哪些方面工作?

  王小廣:第一,短期來看,今年確實是一個時間窗口,經濟增長壓力不大,千萬不能錯過這個難得的時間窗口,要有積極作為。而積極作為的核心就是,一定要在科技創新、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

  第二,要重點解決大企業和小企業這個新的二元結構問題,對於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制度設計上加以考慮。不能光靠減稅降准等短期的應急措施“輸血”,還要能夠“造血”,使中小企業真正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第三,要警惕價格扭曲的問題,比如防止房價上漲,對PPI的過度波動做一些市場整頓等。應依法加以綜合治理,保持市場運行秩序的規範與公平。

  看消費:消費“壓艙石”作用發揮得怎麼樣?

  廣州日報《理論周刊》:數據表明,上半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二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77.1%。對此,該如何看?

  王廷惠:全國疫情防控平穩有效,消費環境持續寬鬆,利好政策不斷推出,消費市場需求潛力穩步釋放,上半年消費市場持續穩定恢復,“壓艙石”基礎性作用突出。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是提高經濟發展活力和韌性的有力支撐。14億多人口超大規模國內消費市場,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總體而言,上半年消費恢復性增長態勢穩定,特別是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為穩定市場信心、帶動產業鏈升級創造新機遇。作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消費“壓得住”“穩得住”“保得住”,對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州日報《理論周刊》:目前,影響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從擴大內需看,如何進一步挖掘消費增長的潛力,有效提振市場需求?

  王廷惠:當前,影響消費增長的因素,主要有居民消費能力、整體消費環境和有關公共政策等。一是全面提升和增強消費能力的體制機制還需創新和健全。其關鍵在於穩就業、增加居民收入。二是影響消費實現的疫情反覆衝擊持續存在,直接影響了居民日常生活半徑和活動空間,制約了線下實體消費。三是激勵新型消費的政策落實落細仍不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便利化需求的消費環境與消費生態也有提升空間。四是房價過高成為影響大城市居民消費的突出問題,抑制了個體當期消費和社會長期平均消費傾向。

  深度挖掘消費增長的潛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要最大程度釋放消費升級潛力。目前,消費市場的增長基礎仍不穩固,要以升級版改革、擴大版開放和超常規政策,有力有效出台改革措施和政策組合,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多措並舉增加居民收入,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整體提升消費能力,提高居民邊際消費傾向,激發消費意願,促進消費均衡持續增長。鼓勵生育的人口政策直接影響消費市場規模和結構,要系統完善鼓勵人口增長性消費政策及相關配套政策。二要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最大程度恢復日常生活消費,充分釋放被疫情制約的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14億多人口超級規模大市場的超級潛力。三要及時出台有關政策,全面激發消費新動力。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要鼓勵無接觸經濟發展。要在持續推動傳統消費增長的同時,圍繞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堅持綠色發展新理念,出台進一步鼓勵服務消費、鄉村消費、綠色消費的政策,提升新能源汽車等綠色大宗消費帶動作用,進一步培育激發新型消費,有效釋放居民消費升級需求,發展生態友好型文明消費。

  廣州日報《理論周刊》:在您看來,下半年提振消費的重點、難點在哪?

  王廷惠:下半年提振消費,重點是要改善總體消費環境與條件。一要保障消費實現的安全環境。在科學防控疫情改善總體安全消費環境的基礎上,穩定消費信心。二要深入推進城鄉高效流通體系建設。以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為切入點,消除消費升級的堵點和障礙,加快形成供需銜接、城鄉一體、內外貿聯通的國內大市場。三要加快農村消費城鎮化小康型轉型提升。要完善縣域商業體系,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補齊農村消費渠道短板,促進農村電商健康發展,深入挖掘農村消費潛力。四要促進國際消費新業態發展。要加快推動跨境電商、市內免稅店等國際消費新業態發展,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難點是持續整體提升居民實際消費能力。目前,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市場復甦基礎仍需加強,消費潛力釋放和新消費發展仍面臨不少體制機制約束。要進一步全面縱深推進對阻礙消費的體制機制改革,需盡快出台一系列措施降低居民生活的總體費用和綜合成本,增強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和實際消費能力,完善居民社會保障體系,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

  看外貿外資:如何牢牢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廣州日報《理論周刊》:數據顯示,1-6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27.1%,規模創歷史新高;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6078.4億元,同比增長28.7%,規模創歷史同期最高。對此“成績單”,您如何看?

  沈國兵:2021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外資領域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單”。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貿易結構繼續優化;外資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引資結構更加優化。上半年在外貿外資領域內取得顯著的反彈式增長,對此既要倍加珍惜又要居安思危。要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嚴峻叠加中美貿易摩擦的新形勢下,正確對待這一世界經濟非常態下的增長。

  對比來看,無論是2020年外貿發展體現韌性、逆勢上揚還是2021年外貿反彈式增長的形勢下,我國穩外貿外資基本盤的主要對象並沒有發生變化。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一樣成為我國穩外貿重要的支撐主體。

  廣州日報《理論周刊》:放眼下半年發展,您認為外貿外資領域可能還存在哪些增長空間、面臨哪些挑戰或者說仍需防範哪些風險?

  沈國兵:2021年1-5月,我國重點商品整體出口相較去年同期出現大幅提升;我國重點商品整體進口相較去年同期也出現大幅提升。2021年我國依然有望在出口貿易上取得突破性增長,也有望在進口貿易上取得突破性增長。相應地,一些主要進出口行業產品領域將成為我國吸引外資增長的重要空間。

  從顯著的反彈式增長下我國外貿的相對份額來看,2021年上半年東盟、澳大利亞占比穩定不變,歐盟、中國台灣占比略微下降,日本和韓國占比明顯下降,而美國占比出現明顯上升,中國香港占比略微上升。囿於疫情嚴峻的態勢,我國更需要居安思危,牢牢穩住東盟、歐盟、美國、東北亞的日韓、中國的港台地區,以及澳大利亞等最主要六大貿易圈,特別需要重視美國的貿易份額及中美經貿摩擦風險。因為只有牢牢穩住我國的外貿基本盤,才能穩住我國對外資的持久吸引力。也就是說,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的規模和質量是依賴於中國的對外貿易基本盤的規模和質量的。

  廣州日報《理論周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在上半年成績的基礎上,怎樣進一步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

  沈國兵:一是對外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建設需要穩步推進。以提升RCEP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契機,加快構建一個要素流動一體化大市場。二是制度型開放建設需要提速提質。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來積極拓展外貿外資廣度和深度。三是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以此為契機,深化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改革,增強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四是積極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工業園區。重點加大對“一帶一路”國家工業園區國際化建設,形成“一帶一路”工業園區投資貿易合作機制。五是對外已有自貿區建設需要提質。重點加大對東盟國家進行有效的貿易和投資布局,拓展提升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絕對貿易規模和相對貿易份額。六是積極推進中歐雙邊投資協定。七是加快推進中日韓三方自貿區談判。八是中美經貿關係的大門理應通過磋商談判越開越大。九是積極健全和發揮區域性金融機構在推進貿易和投資上的規製作用。需要大力提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機構參與國際金融機構規則磋商和制定的能力,在穩步推進投資項目的同時,切實維護好多邊貿易和投資利益,規避風險。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張冬梅、謝綺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