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鬥辣火鍋。(圖片來源:辣鬥辣火鍋網站截圖) |
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近日,中国湖南卫视某杜姓主持人经营的一家火锅店被责令停业整顿的消息登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据悉,“惹祸”原因是后厨卫生问题严重、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事实上,这只是近年明星艺人进军餐饮界“翻车”的一个缩影。
美国《侨报》7月12日载文《明星餐饮店光靠流量可不够》,文章说,明星们入局餐饮业,并非中国独有现象。早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便有一些影视明星或退役体育明星进军餐饮界。此前司职NBA火箭队“中锋”的中国球员姚明,也曾在美国开了餐厅。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明星也陆续将餐饮作为“副业”或养老项目,行走在北上广等城市便经常能看到他们经营的中餐或西餐厅。
明星们偏爱投资餐饮界,一则是他们本身有光环加持,自带流量,能够很快将影响力通过餐饮品牌变现,实现业绩快速增长,二则是相对很多领域,餐饮业整体具有投资少、门槛低、风险小、利润高等特点。
餐饮业成为明星们“团宠”,理论上是好事一桩。首先,与其他行业一样,餐饮业也需要鲶鱼效应。当更多品牌进入餐饮业时,群雄逐鹿的局面有助于提升该行业整体的服务意识、 菜品创新能力,进而促进餐饮业繁荣发展;其次,从消费者角度而言,他们不仅在犒劳自己的胃时有了更多选择,还能让舌尖的味蕾来一次别样的绽放之旅。
各路明星们热衷火锅店、烤肉店、奶茶店,主要是这些美味佳肴在中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运营,无须依赖后厨的精湛厨艺就能开门迎客,简而言之就是“易上手”。设置加盟模式,则能让流量加身的艺人们通过收取加盟商费用最短时间内赚得盆满钵盈。一家名为某合庄的火锅店,短短几年便在中国开店数百家,光囊入怀中的加盟费就多达数亿人民币。
以上模式虽可让一些明星凭借流量在进军餐饮业路上上演“出道即巅峰”的奇迹,但潜在的经营缺陷也显而易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