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的內外環境和發展階段發生新的變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確立了新發展理念,並為‘十四五’邁向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發展條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指出。
高質量發展闊步新征程
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十四五”規劃綱要為第二個百年開局做出了宏大規劃,並對未來5年和15年中國經濟發展謀篇定策。其中,高質量發展依然是主題。“十四五”時期的20項指標與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進行了充分對接,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提出一個個明確指標。著眼於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培育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規劃綱要還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7%。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
劉向東表示,站在新的起點,面向“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依然廣闊。繼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創造有利條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經濟結構,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2035年我國就能完成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最終目標。
他認為,“十四五”及今後更長時期,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培育結構性發展潛能,尚需在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於通過要素升級、結構優化和制度改革,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科技創新的體系化能力,整體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央地部署繪制發展新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