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綠色稅制發揮正向激勵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1-06-12 11:46:28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據人民網報道,當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是社會共識,建設美麗中國也成為國人的自覺行動。《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0年和“十三五”生態環境重點目標任務均圓滿超額完成,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山更青了、水更綠了,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背後,離不開稅收政策的助力作用。近年來,我國綠色稅制建設不斷完善,環保稅等綠色稅制的正向激勵作用,叠加減稅降費效應,稅收紅利正推動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加速企業實現由“被動減排”向“主動治污”的轉變,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記者了解到,2016年以前,我國促進環境保護的稅費制度主要包括排污費、消費稅、車船稅、耕地占用稅、車輛購置稅,以及企業所得稅、增值稅中的相關優惠政策等,這些政策呈現出多稅種散布、系統性不強、針對性較弱等局限性。

   進入“十三五”時期,我國通過全面推行資源稅從價計征、擴大水資源稅試點、實施《環境保護稅法》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構建起更加系統、完善、法治化的綠色稅收體系,在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中更有效地發揮了稅收杠杆作用。特別是環保稅開征後,其“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激勵作用,切中了企業的“痛點”,有效激勵了相關企業進行清潔生產,減少污染排放。

  這其中,《環境保護稅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是我國綠色稅收體系初步構建的標誌。

  2021年5月1日,生態環境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制發的《關於發布計算環境保護稅應稅污染物排放量的排污系數和物料衡算方法的公告》開始施行。公告進一步完善了環境保護稅應稅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方法,使得環境保護稅政策適用的確定性進一步提高。

  自6月1日起,環保稅等10個財產和行為稅稅種合併申報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實現納稅人一次登錄、一填到底,辦稅效率大幅提高。同時,合併申報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稅額自動計算、數據關聯比對、申報異常提示等,將有效避免漏報、錯報,確保申報質量,並有利於優惠政策及時落實到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