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汽車業注入“華為科技含量”
http://www.CRNTT.com   2021-06-07 08:17:45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在最近一次“不造車”聲明中,華為提到“產業界需要的不是華為品牌汽車”。的確,在汽車業邁向“新四化”的當下,科技加持成為迅速發展的汽車業競爭的重要籌碼,作為科技風向標的華為,為汽車業注入科技含量則成為一種新的歷史使命。

  數算當下,中國汽車業有朝著“中國第一、世界著名”邁進的旗幟品牌紅旗,有能造衛星、正在加速向全球創新型科技企業轉型的吉利,也有倍受資本青睞、曾闖入全球市值最高車企前15席的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還有跨界造車的互聯網科技大廠百度、小米……無一不是實力雄厚、來勢汹汹,這個賽道已經足夠擁擠。

  反觀汽車整車的上游產業鏈,華為則是“大有可為”。正如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總裁王軍所言,任何一個國家汽車產業的發展確實需要頭部的車企,但背後一定有一至兩個零部件供應巨頭,如德國的博世和大陸、日本的電裝、韓國的摩比斯、法國的法雷奧等。頭部車企造就汽車強國,汽車強國背後要有基礎技術的提供者,這很關鍵。

  事實上,如果說汽車“新四化”賽程的第一個賽段是“電動化”即動力系統的革命,也就是新能源車代替傳統燃油車,那麼第二個賽段就是“智能化、網聯化”。業界資深專家羅清啟認為,我們要做的不是去革老舊汽車的命,而是要改變全球汽車行業的格局。如果我們沒有在這一輪全球汽車革命中獲得主導權或主導權沒有上升的話,就會淪為“跑龍套者”。在“電動化”賽段,中國誕生了寧德時代這樣的全球動力電池巨頭。2017年,寧德時代逆襲鬆下拿下當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榜首,並在之後3年一直保持全球動力電池第一的地位。而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寧德時代市占率高達50.7%。在“新四化”第二個賽段,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的轉變就好比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的切換,強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統的支持,是決定智能網聯汽車性能的關鍵。由此可見,憑借在芯片、算法、雲服務、端端互聯、操作系統、5G技術、激光雷達等方面的技術優勢,華為最有可能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中的“博世”。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汽車產業快速向“新四化”邁進,汽車作為一個完整的實體實際上已經開始解體,未來的汽車將是半導體和軟件的載體。也就是說,真正的汽車革命不是“去部件化”而是“去汽車化”。在羅清啟看來,顛覆汽車業的力量並不是來自汽車業內部。當下以及未來給汽車產業賦予靈魂的角色就是5G或擴而大之就是更新的通信代際。這就是為什麼華為能掀起全球波瀾的原因。一個通信公司的崛起意味著我們的半導體與軟件產業的崛起,這種崛起的實質是中國整個電子產業的崛起。半導體與軟件將成為所有人類關聯物體的必要組成部分,汽車業的價值重心將向這個方向轉移。汽車將成為一個生活中最為複雜的通信產品,我們從通信行業裡站起來的巨量的半導體和軟件將會被裝到汽車上。此時汽車業與通信業的次元壁將被打破,車標作為汽車品牌的象徵或將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汽車內裝載的系統與芯片。未來也許不會出現華為品牌的汽車,但“含華為量”一定會成為衡量汽車品質的重要標誌。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吳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