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針對百款App違規收集信息 監管出手要快
http://www.CRNTT.com   2021-05-23 11:57:21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網評:針對百款App"違規收集信息" 監管出手要快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恩奎 

  5月21日,國家網信辦通報了短視頻、瀏覽器、求職招聘等105款App涉嫌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情況。網信辦要求,針對檢測發現的問題,相關App運營者應當於通報發布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將依法予以處置。(5月22日《北京青年報》)

  抖音快手等百款App 違規收集信息被通報,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將依法予以處置。這麼多App涉及違法違規,這決不是偶然現象。無不凸顯個人信息保護的現實窘境尷與尬。從上面的通報可見,相關企業對個人信息保護漠不關心,導致App侵害個人信息現象泛濫,違規行為屢見不鮮。

  不僅是百款App 違規收集信息,據報道,還有48款網絡借貸APP也存在類似問題:“違反必要原則和《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範圍規定》,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等”“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等”“未明示手機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等。我國《網絡安全法》《民法典》《電子商務法》等一系列法規中,均有采集信息須符合合法性、正當性、必要性三原則的嚴格規定,但因為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數據是否脫敏、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於算法訓練、哪些會被合作方分享,外界包括信息當事人往往不得而知。

  按照正常情況下的監管規則要求,所有 APP 特別是 Android 端,會處於 " 恐怖平衡 " 的狀態,大家都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遺憾的是,大眾對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薄弱、相關法規缺失,APP在用戶數據收集、存儲和使用上存在諸多違法違規現象。去年12月,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監測發現,興業銀行、內蒙古農信、內蒙古銀行、海峽銀行、鄂爾多斯銀行6家銀行APP“未向用戶明示申請的全部隱私權限,涉嫌隱私不合規”。

  針對App 違規收集信息,監管應“手快”。整治App過度處理信息亂象,不妨從源頭開始,從App研發、上架環節入手,從細化個人授權操作上加以規範。諸如,指導個人授權環節的細化工作,比如,分割個人授權與App使用,安裝後以默認關閉一切授權為常態,根據使用需要,徵求用戶同意後開通是規定動作,涉及的隱私核心條款,不妨以霸屏醒目方式,來確保用戶清楚、明了作出選擇。並從立法層面,對於APP開發者、運營者,必須有針對性地規範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規則,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和救濟渠道,構建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框架,強化監督管理職能。從監管層面,各監管部門之間應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協調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多方聯手,構築一道有效的個人信息安全防範屏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