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改革有效協同
http://www.CRNTT.com   2021-05-13 09:20:24


面向新發展格局,推動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協同。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十四五”時期,要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要求和本質特征,中國經濟治理與宏觀調控體系需要沿著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協同的方向不斷完善,需要形成加強需求側管理政策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相互支撐、有效協同的組合體系。總體上看,在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等前提下,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加快形成一種供給與需求動態平衡、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相互促進、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有效結合的經濟運行機制。

  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文章表示,面向新發展格局,推動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協同,無論是從經濟治理實踐看,還是從經濟學理論發展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創新意義。

  從經濟治理實踐角度看,作為一個擁有超大規模人口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年來中國不斷協調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平衡供給和需求的矛盾,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沿著歷史脈絡梳理,在1992年明確提出“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中國逐步建立以需求管理為重點的宏觀調控體系。進入21世紀以後,總體上中國宏觀政策導向和工具主要是以需求管理為主,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同推進,投資和出口成為擴大內需的主要拉動因素。2015年,中央基於對經濟新常態的判斷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推動經濟增長開始轉向更多依賴改善供給的技術進步和創新驅動的長期視角,經濟政策導向被概括表述為“三去一降一補”“破、立、降”和“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等方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經濟工作的主線。面對新形勢,構建新發展格局則要求在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下協同強化需求側管理,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和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在宏觀政策導向上,需要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充分考慮到短期擴大需求總量的要求,在加強需求側管理時則要著眼長期發展更好化解供給側結構性矛盾。這不僅是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方向,也意味著對宏觀經濟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從經濟學理論發展看,這是一個兼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和需求管理理論內涵、帶有突破性的綜合理論框架。這個框架具有內在協同性,是一個系統性理論框架,體現了堅持系統觀念的內在要求。

  總的來看,推動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協同,是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需要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發力,不斷探索有效協同的政策體系和內在機制。

  有效發揮需求對供給的牽引作用

  文章指出,從需求側看,需求側管理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協同,需要在以下三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需求側管理要緊扣結構性問題做到更加精准有效。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是多方面的,既有高端消費需求旺盛與高端服務和產品供給不足之類的需求與供給之間錯配的問題,也有投資和消費內部結構不協調等問題。新發展格局下加強需求側管理,絕不是大規模需求刺激、簡單進行總量管理,其真正的要義是緊扣上述結構性問題,有效發揮需求對供給的牽引作用,因題施策,做到更加精准有效。比如,在投資方面,並不是說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增長從投資驅動導向轉向消費驅動導向就不再注重投資,而是要看如何投資。新發展格局下,應該更加注重“補短板”和“促升級”的有效投資。所謂“補短板”型投資,是指針對發展中不平衡的領域進行的投資,主要包括基礎設施、民生事業、生態保護等領域,這類投資有助於提高國民經濟運行的協調性、疏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堵點,從而暢通經濟循環。所謂“促升級”型投資,是指針對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方向進行的投資,重點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投資等,旨在從國民經濟循環角度培育經濟新增長點。也就是說,需求側管理應該要主動觸及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在深度和力度上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協調。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