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退市新規精准監管 滬市70家公司披星戴帽
http://www.CRNTT.com   2021-05-08 14:37:34


 
  作為此次退市新規修訂的一大亮點,新增的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代替單一指標,精准地將一批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殼公司”圈定出來。其強調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改革思路契合註冊制的理念,以保障與“入口多元”相匹配的“出口暢通”,為常態化退市機制形成奠定了基礎。

  從實踐來看,組合類財務指標圈定的*ST公司,占了滬市新增*ST公司的近六成。這23家公司主營業務或早已失去市場競爭力,或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多年來通過外部輸血、出售資產等盈餘管理手段苟延殘喘。同時,這批公司常年虧損,約九成近三年扣非淨利潤持續為負,收入規模普遍較小;有13家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不足5000萬元,基本是明顯缺乏持續經營能力的“殼公司”。

  在資本市場研究專家看來,新增的組合類財務指標通過多維刻畫,有效識別出無持續經營能力的“殼公司”,使得一批長期沒有主業、持續依靠政府補貼或突擊構造收入的公司“浮出水面”。與此同時,主業正常但尚未開始盈利的企業,或因行業周期原因暫時虧損的企業不再面臨股票退市風險。

  “進一步看其他‘披星戴帽’的群體,這些公司或缺乏持續經營能力,或是內部治理混亂,與指標設置初衷較為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退市新規指標設計合理,具有較強的‘識劣’功能。”上述專家分析稱。

  交易所對規避退市動真格

  退市新規威力盡顯,離不開監管嚴格執行。據記者了解,對於可能存在營業收入扣除項的公司,上交所會事先採取措施,嚴防規避退市。同時,年報事後審核也在嚴把退市關的過程中釋放出威懾力。

  4月下旬,*ST博信、香梨股份、覽海醫療等公司紛紛進行風險提示,稱經過確認和梳理,明確了營業收入扣除項目,可能觸及退市新規中“扣非淨利潤+營業收入”的退市風險警示指標,上述公司因此“戴帽”。

  ST南化則是經過上交所年報事後問詢,最終確認營收扣除項,並調整營業收入。調整後,公司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營業收入金額為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為-921萬元,由此觸發“扣非淨利潤+營業收入”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由此可見,退市新規已開啟高強度“探照燈”模式,令蓄意規避退市的上市公司無處遁形。有市場人士表示,退市新規的制定和執行,是市場共識不斷凝聚和增強的過程,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將不斷完善。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扎實主業、規範治理才是正道。投資者也要盡快明確預期,警惕退市風險,若執意炒差、炒殼,必將自食苦果。

  需要注意的是,未按規定披露年報也將面臨終止上市風險。易見股份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0年度報告,現已停牌,若停牌2個月內仍未披露,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實施後2個月內仍未披露,將被直接終止上市。據悉,上交所已對其及時啟動紀律處分程序,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