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農房是農民的基本生活資料和重要財產,也是農村發展所需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業轉移人口不斷增加,農房閑置浪費現象日益突出。積極穩妥開展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工作,對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各地已探索出一些盤活利用閑置農房的特色做法。比如,山東棗莊的“閑置小院複活工程”、安徽合肥的“共享農房”模式、四川德陽的“村民+集體資產公司+平台運營公司”方式等。這些新做法有助於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
但實踐中,有效盤活利用閑置農房仍面臨不少困難。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目前大部分村莊沒有需要大量閑置農房的相關產業,加上村集體經濟收入有限,缺乏專業人才運作,規模經營和勞動生產率偏低,僅依靠內部資本和人力開發利用閑置農房往往力量不足、效益不高;二是很多村莊的閑置農房布局分散,要麼位置偏僻,要麼被其他正常使用的農房包圍,要麼建造時間長、結構損壞嚴重,重新利用的難度較大,對社會資本難以形成吸引力;三是受傳統祖宅觀念的影響,或受區位、經濟環境的約束,不少農民寧願房屋閑置,也不願讓他人使用,哪怕有償使用。
讓閑置農房煥發新生機是一項系統工程,這既需要增加農村內生發展動力,也需要吸引更多資源要素的支持。在盤活利用閑置農房過程中,要根據具體閑置原因建立台賬,做好分類統計,全面摸清農房閑置現狀,哪些具有修繕保護價值,哪些可轉為村級公共基礎設施用地,哪些可以翻新建設等,對閑置農房的盤活潛力做到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著力構建依法公平取得、節約集約使用、自願有償退出的農村宅基地制度。
應充分尊重鄉村發展規律和農民意願,科學盤活利用不同類型的閑置農房,對於村莊內連片閑置農房和空閑土地,可打造農村文體廣場、文化書屋、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生活空間,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對於閑置撂荒地、沒有利用價值的坍塌農房可進行平整,適於耕種的土地進行複墾耕種,不適於耕種的土地,可通過推進增減掛鈎將結餘的周轉指標進行置換。
應科學合理確定農民居住用房位置、規模和建設標準,營造乾淨整潔、舒適宜居、文明有序、特色鮮明的鄉村人居環境。除了增加硬件設施,軟件服務也要跟上,可探索閑置農房有償收回、土地置換、村民有償轉讓、租賃合作等方式,實現供需雙方之間的有效銜接,促進各類資源有序流動。
有力的產業支撐是盤活利用閑置農房的法寶。應積極引導工商資本下鄉,吸引有實力、有意向的企業入駐,積極培育合作經濟組織,創新閑置農房收益分配機制,鼓勵其合理利用閑置農房發展鄉村旅遊、共享農莊、精品民宿、文化創意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把分散沉睡的資源變成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春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