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電子證照是適應於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客觀需要的。”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告訴《法治日報》記者,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技術的發展,身份認證更要高效快速。“我們傳統的第一代身份證,就是靠人眼識別,效率很低,也容易出錯。目前廣泛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證,主要靠機器進行驗證,還是受物理空間範圍、網絡介入等條件的限制。如今網絡時代需要越來越高效快速的身份驗證識別。”
北京市律師協會行政法專業委員會主任陳猛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稱,身份證電子證照的發展乃至逐步普及是科技進步的體現,也是網絡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於個體而言,身份證電子證照的啟用能給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於企業、政府機關而言,也能大大提高辦事的效率。
使用存在地域局限隱私保護仍需努力
近年來,身份證電子證照逐漸得到發展。2018年4月17日,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認證平台(CTID)認證的“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首次亮相支付寶,並正式在衢州、杭州、福州3個城市的多個場景同時試點。
今年3月10日,山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據山東省大數據局副局長廉凱介紹,今年9月底前實現身份證電子信息、電子營業執照、結婚證、駕駛證、不動產權證書等34類高頻電子證照在全省推廣使用,試點城市為濟南、青島。
陳猛認為,與實體身份證相比,身份證電子證照的優點主要在於具有便捷性、必要性和交互性。現實中,我們出行可能必須帶的證件,有護照、身份證、行駛本、駕駛證等,這些關於個人信息的證件都是分散的,但是電子證件可以將這些個人信息集合到一起,“一部手機在身,輕鬆走遍天下”。必要性體現在目前電子證件是公安機關深度推行網絡化辦事服務的必要構件,是解決“辦事難”“假證偽證”等問題的重要途徑,有利於創新政務工作模式,進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務能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身份證電子證照具有交互性,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信息之間交流互動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