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鑒真東渡的傳奇與文化遺產
http://www.CRNTT.com   2021-04-29 15:09:03


 
  鑒真是為中日交流作出傑出貢獻的典型代表,長期以來受到日本主政者和國民紀念、讚揚。鑒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據傳該寺南大門上的寺名由孝謙天皇(公元749—758年在位)書寫。“招提”源自梵語,一說是四面八方的意思,另一說是指在佛身邊修行的道場。修建該寺的目的,一是為前來求教戒律和受戒的僧眾提供食宿,二是為了超度邀請鑒真來日的聖武天皇的亡靈。1998年該寺作為“古都奈良文化財富”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據《招提建立緣起》《招提千歲傳記》《諸寺緣起集》等記載,寺內的金堂由該寺第四代住持、鑒真弟子安如寶主持建造,是存世最古老的佛殿建築,列為日本國寶。金堂外觀與中國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相似,建築風格屬唐代。該寺在鐮倉時代、江戶時代、明治時代和昭和時代經多次修繕,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與地位。

  江戶時代的俳人鬆尾芭蕉1688年到訪唐招提寺,寫下俳句“手持嫩葉,我想為您拭去眼角的珠滴”,表達了對鑒真的崇敬之意。中日邦交尚未恢復時,為紀念鑒真逝世1200周年,日本政府把1963年6月忌辰至次年忌辰之間稱為“鑒真年間”。1970年去世的日本美術史專家安藤更生表示:“直到今天,日本人依然在很多方面沐浴著鑒真和尚的恩惠。”2011年4月,日本啟動了複制國寶坐像的項目,於2013年6月完成複制像,該像安置在唐招提寺的開山堂內常年開放。國寶坐像依然供奉在禦影堂內,每年只在鑒真忌辰前後開放三天。

  鑒真勇敢、忠誠、堅忍的個人魅力與他為中日兩國作出的傑出貢獻,贏得了廣泛歡迎與尊重。中日兩國多處保留下來的紀念鑒真東渡的遺跡、建築就是歷史的明證。“鑒真和尚坐像”曾於1980年4月回中國“探親”展覽,還曾在1977年應法國前文化部長的要求,作為在日本展出的法國維納斯雕像的回訪使者,以日本國寶的身份赴法展出。這說明鑒真東渡的影響力並不局限於中日兩國之間,已經擴大到世界其他地方。鑒真初至奈良時,曾在東大寺設戒壇,該寺也保存有另一尊鑒真坐像,這尊木質雕像製作於1733年,於2010年11月曾返鄉“探親”。

  鑒真東渡1200多年來,中日兩國政府和國民一直在紀念他,因為他是一位人們共同認可的文化傳播者,是密切兩國交流的踐行者。為實現鑒真東渡作出貢獻的人,以及後來的傳承者,都承載著人們一致認同的價值,這種價值超越了國界和政治關係的親疏。這種價值認同對於人類共同建設“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未來,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堅實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