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嚴禁學前班!幼教“搶跑”踩下刹車
http://www.CRNTT.com   2021-04-13 11:24:07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據解放日報報道,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指導意見》明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小學不得舉辦學前班,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不得布置讀寫算家庭作業等。

  可是,總有不少家長熱衷學前教育培訓;孩子到了幼兒園中、大班,幼兒園還未放學,家長找出各種理由“請假”,迫不及待地提前來接孩子,轉身投入各類社會培訓班……這些家長總認為:“零基礎”入學會吃虧,不得不讓孩子提前學。學齡前幼兒超前學習“搶跑”到底值不值得?

  零基礎入學會吃虧?

  張玉的女兒今年讀幼兒園中班,她給女兒在社會培訓機構報了語、數、英三門課,每周一次,回家還有作業。張玉的觀點可能代表了大多數學前兒童家長的想法:“幼兒園裡什麼都不學,到了小學會跟不上!”在她看來,多學點總是好的,若孩子真的是“零基礎”,到了小學會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

  近日,記者在一家社會培訓機構看到,周五晚上,大班孩子的學前班正在上課,娃娃們正襟危坐,端端正正地聽老師講課。據了解,學前班的課程主要是提前教授小學的知識,比如語文的閱讀表達、英語的自然拼讀、數獨等。

  很多機構的正式班級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報名語、數、英的孩子要先參加“評估”,目的是為了給從大班開始的英語和數學課程“分班”,結果幾天後就出爐,孩子們按照成績分為不同的班次。之後的每一年固定時間都有綜合測試,孩子們根據當年的測評情況,可以升到更高的班次就讀。

  對機構而言,學前班的生源是最重要的,“幼升小”更是主打課程。一位機構負責人說,因為目前的機構都有不同班次,很多家長為了“占坑”或者“升班”,從中班開始就讓孩子讀學前班。如今,雖然上民辦小學要超額搖號,但更多家長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零基礎”入學會吃虧,因此,大多家長還是會選擇讓孩子提前學。

  最新印發的《指導意見》明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小學嚴格執行免試就近入學,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等作為招生依據,堅持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小學不得舉辦學前班。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不得布置讀寫算家庭作業,不得設學前班。

  幼兒園還未放學,總有家長迫不及待地提前來接孩子,轉身投入社會培訓班。教育部提出,對於幼兒園出現大班幼兒流失的情況,應及時了解原因和去向,並向當地教育部門報告。教育部門應根據有關線索,對接收學前兒童違規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肅查處並列入黑名單,將黑名單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

  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

  幼兒園裡真的“學不到”嗎?對此,黃浦區好小囡幼兒園園長孫敏說,“幼兒園裡什麼都不學”其實是家長的誤解。在她看來,公辦幼兒園雖然沒有學科類的教授,但上課遵守紀律、生活自理,包括同伴之間的相處、團隊合作,都是幼兒在園三年學習的內容,這些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成長。

  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孫敏說,幼兒園在運動、生活、學習、遊戲等一日活動環節中實施幼小銜接課程,幫助幼兒積累和學習相關經驗。比如:通過“學習活動”,讓幼兒掌握簡單的計算、閱讀、書寫等本領,培養傾聽、表達能力,專注於一件事等習慣養成;在“遊戲活動”中,感知時間觀念、與朋友交往以及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在“運動活動”中,學習鍛煉身體、自我保護、規則意識、承接簡單任務的能力;在“生活活動”中,提高對環境的適應力,學會自我服務、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都為幼兒今後成長、後續發展、順利開展基礎教育做好身心準備。

  對於幼小銜接,每所幼兒園都會有相應的課程,到了大班下學期,還會帶孩子參觀小學,跟著小哥哥小姐姐上堂課,學會整理小書包。孫敏說:“我們還會在遊戲、生活過程中著重培養孩子傾聽、思考、表達和表現的能力,為他們順利進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對“幼升小”的孩子,學前準備不是大量的小學化知識準備,學前教育也不是急於進行學科類知識傳授,而是掌握學習方法、對未來學習的興趣和習慣的養成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等。幼兒園創設“幼小銜接”活動,幫助每一位幼兒在身體、情感、習慣和能力等方面做好入學準備。

  “教育部最新印發的《指導意見》,從兒童發展的視角出發,明確了‘銜接什麼’‘如何銜接’的問題,特別提到要關注家園校共育,形成合力。”上海市實驗幼兒園園長顧英姿說,幼兒園依托家長學校,開設了“幼小銜接”系列講座,從意識上改變家長過度重視知識儲備、超標教學、超前學習的狀況,引導家長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提出了協商式、個性化的“幼小銜接”行動,希望建立幼兒、家長和教師之間動態互動、協商共享的聯繫,讓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參與制訂“幼小銜接”成長計劃,從而共同實踐。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雙向銜接以及家園溝通與合作中,助力大班幼兒健康快樂地踏上人生新旅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