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吟誦鄉愁詩句,建設美麗鄉村
http://www.CRNTT.com   2021-04-12 11:09:15


福建屏南縣龍潭村通過“拯救老屋”,復興古村,成為“網紅村”(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文化、文學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助力鄉村發展。鄉愁詩作為中華傳統詩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聯繫游子與家鄉的紐帶,也是各界人士心系鄉村、關注鄉村發展的橋梁。今年春節,不少人經歷了“就地過年”,深切體會到鄉愁的濃烈,對鄉愁詩也有了新的理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今天,重新審視鄉愁詩的內涵和價值具有特殊意義。

  1、鄉愁詩裡有著中國人最深情的寄托

  中國鄉愁詩植根於傳統文化的豐厚根基,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的鮮活載體,承載的不僅有詩人對家鄉親人的依戀,也有對故土風物的眷戀,更有對中華文化和民族血脈的寄托。品讀傳唱久遠的鄉愁詩,伴著詩人的淺吟低唱,品味文字裡的鄉愁,喚醒記憶中的故鄉,追尋靈魂深處的故園,對遠離家鄉生活的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中國詩歌中情感最充沛、流傳最廣泛的詩歌,鄉愁詩裡有著中國人最深情的寄托。在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有對鬥轉星移季節更替的時光慨嘆;在李覯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中有登高望遠故鄉難返的黯然神傷;在盧綸的“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中有幽夢還鄉驀然醒轉的無限惆悵;在李商隱的“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中有家書難寄歸期難定的孤獨苦悶。

  無論是對故鄉親人的刻骨思念,還是對舉家團聚的遐想神往,記憶裡的故鄉總是有溫度的。千百年來,古代詩人在尋找“詩和遠方”的過程中,基於對親情的渴望,對倫理溫情的向往,對安寧幸福的憧憬,唱出了一曲又一曲鄉愁之歌。只有深刻理解了傳統詩詞裡的文化鄉愁,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好地建設現代精神家園。因此,鄉愁詩是具有豐富情感內涵和廣泛群眾基礎的詩歌樣式。傳統詩詞裡的那些或濃或淡的鄉愁,那種或深或淺的情懷,無論何時都值得我們尊重,都需要我們理解、呵護和傳承。

  中國鄉愁詩是有著豐富歷史文化意義的鄉愁載體。今天的人們,因為疫情或因為工作無法返鄉時,依然可以在鄉愁詩裡找到共鳴。即便腳步受到羈絆,我們仍然可以與“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的劉長卿“同病相憐”,可以與“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的杜甫“休戚與共”,可以與“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的武元衡“殊途同歸”。初聞不識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在全民閱讀中,跟隨古代詩人的腳步,沿著古典詩詞的長河,追溯中國鄉愁的傳統,既可以慰藉思鄉之情,又能夠為書香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何樂而不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