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咖啡+”融入上海城市生活日常
http://www.CRNTT.com   2021-04-12 10:47:36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據解放日報報道,第一杯是詞語的咖啡因、第二杯是靈感瑪奇朵、第三杯是濃縮詩意、第四杯是摩卡劇場、第五杯是思想冷萃、第六杯是海上風情……昨天下午,市民熟悉的“思南文學之家”換裝成了一間快閃咖啡館,陣陣咖啡香味縈繞著一張張小圓桌。這間快閃咖啡館的主理人是上海廣播電視台“側耳”團隊的新聞主播,品鑒師是上海的作家、翻譯家、學者們。

    170多年前,上海第一次進口了咖啡豆。百餘年來,咖啡這種舶來品逐漸融入上海的城市肌理,與城市發展融為一體。如果說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中勾勒出了巴黎的咖啡地圖,3月29日起首次舉行的“上海咖啡文化周”讓咖啡文化在城市版圖上飄浮。“因為咖啡,所以上海”,這句日益深入人心的口號背後,是人們對於一座城市的文化認同。

    截至今年1月,上海有6913家咖啡館,是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之一,這一數字還不包括咖啡館的延伸業態。“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間,第一財經發布的《上海咖啡消費指數》報告顯示,上海每萬人咖啡館擁有量為2.85家,這一人均指標已經達到倫敦、紐約、東京等全球城市的平均水平。

    從以雀巢速溶咖啡為代表的第一次浪潮,到以星巴克為代表的第二次連鎖咖啡浪潮,再到精品咖啡館興起的第三次浪潮,上海的咖啡業態越來越多姿多彩。目前,上海咖啡館的業態結構中,55.88%的咖啡館為精品咖啡或獨立咖啡館,一批精品咖啡品牌在上海創業成功;南昌路咖啡一條街上,幾乎三步五步就能邂逅一家頗有特色的精品咖啡館。

    上海的咖啡館不僅在馬路上、商場中,也在書店、劇場、美術館、博物館甚至潮店裡。巨鹿路上的作家書店,有一櫃子作家簽名的“作家馬克杯”、一大沓用書封制成的杯墊,這裡的咖啡也和文學作品息息相關。比如王安憶的隨筆集《仙緣與塵緣》觸發了同名飲品“仙緣與塵緣”,含酒精的咖啡“我是少年酒壇子”來自孫甘露的短篇小說精選集《我是少年酒壇子》,由威士忌和咖啡特調而成的“疼痛”來自趙麗宏的詩集《疼痛》。“墻上的咖啡”是作家書店一個有趣的傳統,一次活動後,作家潘向黎買下了四杯自己最喜歡的紅絲絨,留下三杯的賬單掛在墻上,給未知的讀者們免費喝。後來,“墻上的咖啡”時不時在這裡出現,接龍參與者有作家也有普通讀者,一杯杯咖啡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