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誰來給“殺熟”的打車軟件“刹車”
http://www.CRNTT.com   2021-03-06 09:02:34


  中評社北京3月6日電/近日,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孫金雲帶領團隊做了一項“手機打車軟件打車”調研。報告顯示,蘋果機主更容易被專車、優享這類更貴車型接單。其它非蘋果手機,也是手機越貴,越容易被更貴車型接單。按慣例,車子越好打車費用越高。調研還發現,實際車費普遍比軟件預估費要高,這類情況占比高達80%。(3月3日《廣州日報》)

  手機昂貴,不代表機主自願坐高檔車型,手機便宜,也不代表機主不願選高檔車型。手機打車軟件替手機機主選車,明顯不尊重機主的選擇權。說到底,這可不是打車平台提供的針對性服務,而是一類妥妥的大數據殺熟行為。打車軟件繼某在線旅遊平台之後,成了大數據殺熟的簇擁者,令人失望。

  數據科學家凱西•奧尼爾在其所著《算法霸權——數學殺傷性武器的威脅》中,曾提出一個疑問:“我們是徹底根除了人類偏見,還是只不過用技術包裝了人類偏見?”按手機型號選定服務車型本就是一種偏見。打車平台依據偏見,構建不透明、規模化的服務體系,其斂財心態可見一斑。

  更令人擔憂的,是大數據殺熟後的個人信息濫用問題。分析機主身份特質的前提,即是采集和分析機主的手機設備信息。消費者為使用服務,向平台開放手機權限,想不到卻成為平台壓榨消費者的破口。

  《反壟斷法》第十七條規定,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即可認定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日前發布的《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也對“實行差異性付款條件和交易方式”進行了明確。大數據殺熟難被法律所允許,平台不能自行其是。

  提供差異化服務不能建立在偏見之上。無視公平原則,無視用戶意願,為牟利借“算法霸權”搞“暗箱服務”,不會被大多數消費者所接受。大數據應用不能淪為少數企業平台手中的“數學殺傷性武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必須確保消費服務中的算法公平、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

  針對日漸凸顯的“大數據殺熟”問題,一方面希望涉事平台能做解釋並改正,另一方面建議有關部門對各類在線服務平台的算法模型進行備案審查。在充分尊重算法知識產權的基礎上,運用擬真手段,對算法模型的輸入端與輸出端進行監測,判定“殺熟風險”。同時,在日常管理中進行常態化檢查和調研,切實防範技術濫用。

   來源:紅網  作者:嚴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