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據近日《華西都市報》報道,四川巴中市通江縣某村的一處飲水工程已竣工三年,但仍時時沒水,村民也很少能用上自來水。當地解釋稱,一是因為揚程太高,水泵功率太小,水抽不上去;二是因為地下水是當地的主要水源,但地下水已經接近枯竭。
“基本上就是個擺設”,一些村民對該工程表示無語、無奈。飲水工程是為了讓百姓能夠及時、方便地獲得生活飲用水的重要民生工程,在廣大鄉鎮、農村地區,這更是關乎鄉村振興的重要問題之一。近年來,各地圍繞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等,積極推動自來水入戶,有力支撐了百姓生產生活的需要。如此背景下,上述地方的飲水工程建而無用,花費百萬元修了個“寂寞”,實在令人遺憾和疑惑。
修建飲水工程,顯然是為了讓其真正發揮作用,讓百姓真正得到方便和實惠。如今面對供水站建成三年卻閑置,老百姓還得挑水喝的景象,不知有關方面做何感想?又做何解釋?當地群眾不斷反映問題,為什麼相關部門就是拿不出解決方案?
“建好等於用上”“重建設輕維護”,類似情況在其他一些民生工程領域也不時發生。此前便有媒體披露,一些地方在推進廁所革命的過程中,設計缺陷大、工程質量差、後續保障弱,改造後的廁所因不實用而被當作雜物間甚至被直接棄用,造成諸多資源、款項浪費,做了不少無用功;一些地方修的路,因設計不科學、規劃變化等原因而成了“斷頭路”,不僅浪費,還給公眾添堵……
好事要辦,更要辦好。若以形式主義對待某些決策部署,以錢花了、事做了來敷衍,而不考慮實效,難免會使民生工程大打折扣,甚至成為寒心工程。目前,上述地方已經給出了相關解決方案,稱將修繕維護當地的老水井、尋找新水源,以分散供水方式解決飲水難題。這一次,事情是否會真正迎來改變?相關部門做到知錯就改、真抓實幹嗎?要想最大程度避免此類情況再次出現,還須在落實責任、整風肅紀、群眾監督等方面完善制度。
民生從無小事,民生工程必須配備有效的監管和評價機制,從規劃立項、項目實施、事後反饋等各個環節全流程監管,才能讓百姓真正舒心、安心。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子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