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開往春天的火車:途經104個貧困縣市
http://www.CRNTT.com   2021-02-25 10:52:45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81對公益扶貧旅客列車,包括“莊戶列車”“趕集列車”“鄉情慢車”等,每年運送沿線趕集務工求學的群眾達2200餘萬人次。這些“慢火車”的開行範圍覆蓋全國21個省區市,經停530個車站,途經吉林延邊、內蒙古東部、湘西地區、雲貴地區、涼山地區、南疆地區等35個少數民族地區,其中國家級貧困縣市達104個。

  不漲價,是“慢火車”的一大特點。從淄博站至泰山站的7053次旅客列車,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目前票價最低的列車。以前7053次列車每天早晨6點52分從淄博站發車,終到泰山站的時間為中午12點41分;如今升級更新為電力機車和空調車廂後,往返旅行時間也壓縮了。開行40多年來,列車一直在升級,但始終沒漲過票價,最便宜的票只需要一塊錢,運行成本遠遠超出了客票收入。有人曾算過一筆經濟賬,不算人工成本,光直接成本每年就會虧損400多萬元。

  “公益扶貧旅客列車多經偏遠貧困地區,旅客出行需求雖不旺盛卻是剛需,平均客座率不到40%,普遍運營虧損。”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在這種情況下,鐵路部門克服種種困難,始終堅持根據需要開行公益列車,長期執行1995年的普速旅客列車運價標準,票價幾十年不變。

  開行“慢火車”似乎並不符合市場規律,但從不變的票價中可以看出,“慢火車”的開行絕不單是“經濟賬”,而是飽含溫情的“民生牌”。崇山峻嶺間,一節節綠皮車行駛在萬里鐵道線上,大山深處的百姓或乘車販賣土特產品,或乘車就醫求學、走親訪友,一趟趟的公益“慢火車”加速著山區與城市之間的聯繫,為沿線鄉鎮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你送產品來,我輸技術去”,城市與山區你來我往輸送的產品與產業技術,滿足城市龐大農產品需求的同時,新興科技也助推著山區產業鏈的轉型與升級。

  慢車不慢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我經常坐‘慢火車’去賣土雞土鴨。一般中午12點20分在金剛沱站上車,只要13分鐘就能到旁邊白沙鎮,比坐汽車要快二十多分鐘,而且一張票才兩塊錢。賣完雞鴨,下午3點18分再坐這趟車回家還早早的,節約出的時間還可以幹很多農活。”

  記者一提起從重慶開往四川內江的5612次“慢火車”,家住重慶市江津區油溪鎮金剛社區的張澤亮就滔滔不絕。他原本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05年在外打工時騎自行車被貨車撞傷,從此喪失了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能力。家中妻子肢體三級殘疾,且患肺氣腫,家庭因失去穩定收入來源而致貧。通過駐村幹部幫扶,張澤亮家裡喂養了兩百只土雞土鴨,還種了不少花椒,而這些扶貧產品絕大部分都是通過5612次列車銷售出去的。“去年年收入有四萬多,多虧了火車的‘牽線搭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