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製造業格局演變與中國的應對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21-02-23 08:58:48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一些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正在考慮在中國之外培育新的供應來源。但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本土化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且投資大、歷時久。目前,憑借著完整的產業體系、龐大的國內市場,中國仍將繼續成為全球生產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

  “十四五”時期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方向

  文章認為,中國製造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但超大規模市場、不斷增強的創新能力、完善的產業體系以及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等,為中國製造業更好應對新的挑戰並在世界製造業格局大調整中占據有利位置,提供了堅實基礎。面對複雜的內外部形勢,需進一步調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體系中的發展方向,既要有戰略定力,又要能適時應對,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要堅持擴大開放。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產業內和產品內分工已經發展了幾十年,許多產業鏈已經實現了高度全球化。沒有哪個國家在所有產業鏈的所有環節都具有優勢,只有整合全球資源才能生產出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對此,必須堅持擴大開放,善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另一方面,要堅持自立自強。發揮比較優勢、參與全球分工,是產業全球化的經濟邏輯。但也要看到,當前,非經濟因素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加大。對此,我們必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補齊一些關鍵環節的“短板”,鍛造一些關鍵環節的“長板”。吸取發達國家產業空心化的教訓,保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生產、創新、升級能力和適度的產能,強化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保障能力。

  具體來看,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切實發力。

  一是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中國製造業在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工業化時間短、科技力量積累不足。因此,無論是增強工業基礎能力、破解“卡脖子”問題,還是鍛造技術和產業“長板”,都需要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同時,還要通過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舉措,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

  二是及早布局未來產業。未來產業代表著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蘊藏著未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未來產業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且各國都處於彼此接近的“起跑線”,因而是後發國家實現趕超的重要機遇。應加強對前瞻技術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戰略性研究,加大對前瞻技術的研發投入,積極培育早期市場,引導企業開展前瞻技術的工程化、產業化工作。

  三是加快商簽自貿協定的步伐。不斷增強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完善的產業配套、強大的製造能力等對跨國資本的吸引力,深化國內體制機制改革,與國際貿易規則接軌,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積極推進同貿易夥伴商簽更高標準的自貿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進一步深化與東亞和東南亞等在地理上臨近地區的產業鏈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產能合作,完善中國製造業的全球產業鏈布局。

  四是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快推動前沿數字技術發展成熟的同時,為中國產業升級打好數字化基礎。發揮中國在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優勢,鼓勵數字科技企業與製造業企業開展合作;制定智能製造技術規範、統一數據格式標準、推動數據開放、發展工業互聯網等製造業數字化平台;支持製造業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增強遠程維護、個性化定制、增值服務等服務型製造的供給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