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提升專業修護能力。密切加強廣東、福建、港澳文物修復單位合作,加大投入力度,更新技術設備,積極引進、培育專業技術人員,加快本地“紙質文物修復實驗室”建設,全面提升修復銀信檔案能力。
三要開展數字化保護。對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推動僑批保護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實施館藏銀信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展示,積極研究探索將民間僑批藏品納入數字化管理路徑,實現資源共享。
匯聚“金點子”,堅持學術先行,夯實僑批基礎研究
學術研究是僑批價值凝煉與傳播的基礎。江門僑批研究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先後受委托起草《世界記憶遺產申報文本——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等一大批研究著作和僑批史料匯編,得到學術界廣泛認可。接下來要更加注重現實意義,推動僑批從“象牙塔”走進尋常“百姓家”。
一要集中優勢、形成合力。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博物館的館藏優勢、民間藏家的信息資源優勢,探索建立“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統籌三方力量共同參與研究交流,官方機構唱主角、民間力量積極補台,串珠成鏈,合力促進僑批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二要科學梳理、精准歸納。從學術角度整理、提煉僑批蘊含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現實價值,以理論支撐輿論、以文化浸潤文明,推動僑批學術研究更加具有引領性、實用性、可傳播性。
三要提高站位、明確方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整理僑批中的家風故事、誠信故事、愛國故事、民族故事,把僑批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細、講活、講生動,立體呈現華僑華人愛國、愛家、愛親人的樸素情感,出版發行普及型、大眾型傳播讀本,為僑批保護活化和文化傳播提供新鮮素材和學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