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電/網評:扭轉唯“帽子”傾向,科學家沒必要當官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純銀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並就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時指出:在人才激勵方面,僅僅依靠“帽子”定薪酬待遇,會導致人才爭“帽子”、拼“頭銜”,無法潛心研究,安心育人,同樣也會影響一部分無“帽子”人才創新創造的積極性。(12月18日澎湃新聞)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科技實力有了更為明顯的提高,蛟龍、天眼、悟空、墨子、慧眼、大飛機,一大批代表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相繼湧現;天宮、神舟、嫦娥、長征系列成果舉世矚目;量子通訊、量子計算、鐵基超等跨入世界領先行列。
雖然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革,日益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以創新和技術升級為主要特征的激烈國際競爭,我國在資源配置、體制政策等問題已經日益成為發展的瓶頸制約。因此,當前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這些問題,盡快消除科技創新活動中的障礙和阻力。
正如一位院士所說:“現在青年人才創新面臨很多問題,一是申請不到研究項目,很多大的項目都是所長、主任通過行政方式成為負責人,青年人在給他們打工。由於自身收入與項目經費成一定比例,一些青年人才往往把精力都花在爭項目上,為拿到項目搞關係,這種做法偏離了科研的宗旨,也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如果創新型人才得不到社會承任,他們就缺乏創新的動力與激情。要改變這種不良現象,就必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而不是逼著科學家們都去先做官,再來搞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