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科技部: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http://www.CRNTT.com   2020-12-06 10:52:45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

  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制比”超過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後,作者轉頭就將問題論文投到別家期刊發表。

  其二,張博某次在網上搜索自家刊物,得到的搜索結果前6項都是“釣魚”式代發論文網站。這種網站還頗有市場,騙子假冒《世界漢語教學》名義行騙,北京語言大學一位教師就被騙走了4萬元。

  其三,一位投稿的高校教師,在編輯部追問下承認,論文是從網上買來的,“花了600元”。

  “有些知識分子對學術不端沒有任何羞恥之心。”12月3日,在參加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走訪科技部的活動時,張博委員感慨。她在一份政協提案中建議健全學術不端監督懲戒機制。

  她主張,處理學術不端要將行政處罰和法律懲治結合起來。僅靠學界或輿論譴責學術不端行為,代價太小,起不到足夠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這件事非常重要,是生命線,是基石。”王志剛說,科研的本質在人,對科學家在人品上的要求應該更高。

  他介紹了科技部近年處置科研誠信問題的新舉措,並舉了一起引人關注的學術造假處置案例。2017年,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一次性撤銷了107篇中國學者論文,引起國內外學術界嘩然。科技部等多部門聯合調查發現,被撤稿的107篇論文涉及作者521人,其中486人不同程度存在過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