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保持貨幣政策穩健合理,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20-11-27 08:35:52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經濟活動崩潰使中央銀行承受著提供更多降息和政策寬鬆的壓力,但更多貨幣寬鬆已不太可能。她認為額外的貨幣刺激措施可能對全球金融穩定構成重大風險。她強調貨幣政策制定者需要平衡通脹和產出的短期提振與宏觀金融脆弱性的累積。財政政策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以支持可持續和包容性的復甦。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社論稱,目前的情形與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狀況類似,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為了應對疫情對金融市場與就業的衝擊,許多發達國家採取了比2008年後更為大膽和激進的寬鬆措施。但是,這些流動性的注入僅僅是為了托底。明年初美國新一屆政府上台以及未來疫苗大規模應用後,美國或許需要更多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復甦。

  文章表示,在2008年後,二十國集團(G20)在貨幣方面實施了全球協調一致的擴張行動。但是,這些國家的貨幣政策並未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起到有效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各國內部的貧富分化以及發達國家貨幣政策溢出效應,進而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穩定構成了挑戰。2016年,中國在杭州舉辦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時,首次在公報中提出,“僅靠貨幣政策不能實現平衡增長。在強調結構性改革發揮關鍵作用的同時,我們還強調財政戰略對於促進實現共同增長目標同樣重要”。

  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與其他國家處於同樣的市場環境和周期,因此在寬鬆政策上與其他國家較為一致。雖然這次全球經濟同時遭受疫情衝擊,但中國經濟復甦進程與發達國家並不一致,中國今年在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已經實現了經濟恢復性增長,也是全球大型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發達經濟體仍然受到疫情的困擾,這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後續影響:發達國家在明年可能採取更大力度的經濟拯救計劃,過多的流動性可能會流入已經處於高增長狀態的中國。

  文章分析,近日,摩根士丹利首席利率策略師Matthew Hornbach 認為,全球主要央行將釋放2009年以後見所未見的海量流動性刺激經濟增長,全球發達市場的主要央行將繼續降息,但流動性注入主要來自於所謂的QE(量化寬鬆)。不少業界人士分析,如拜登政府上台首要任務就是抓疫情防控同時重振經濟,並有可能任用鴿派的耶倫作為財政部長。因此,市場預測美國或將急促執行貨幣放水以及龐大的財政支出計劃。

  首先,美國持續大規模釋放流動性的可能性會造成美元貶值預期。據統計,全球央行已經在過去的26個月內出現22個月對美債的淨拋售,總額達1.1萬億美元,約為美國國債總規模的5.4%。各國央行預期美聯儲如果繼續放水將引發美元指數下跌與美元貶值,其中一部分資金或將轉向持有人民幣資產。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撰文稱,當前美國這種前所未有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挑戰著全球金融穩定的基礎,會產生難以想象的負面影響。新興經濟體可能面臨輸入性通脹、外幣資產縮水、匯率和資本市場震蕩等多重壓力。甚至,世界還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

  其次,部分發達國家持續無限量的寬鬆貨幣政策將對金融穩定構成重大風險。自2008年至今,美聯儲和美國政府已經向該國經濟注入了36萬億美元,但經濟增長微乎其微,相當於每1美元的經濟增長就有超過12美元的流動性支持。隨著經濟形勢挑戰加劇,美國或許需要繼續推出更多干預措施,但如果美聯儲有任何退出措施,市場就可能會陷入崩潰。這種不得不依賴流動性注入以穩定經濟的局面在刺激資產泡沫的同時,增強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構成挑戰。

  文章強調,中國應該警惕和預防短期套利美元大規模流入,影響中國貨幣政策,帶來輸入性通貨膨脹,推高國內資產價格。要保持貨幣政策穩健與合理,避免出現寬鬆一致性預期刺激投機活動活躍,助長盲目加杠杆。要維護金融安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盡可能提早處置不良資產與相關風險,避免風險增加和集中,應對全球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危機。當然,最重要的是中國可堅持獨立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在中國與其他國家恢復周期不同步的條件下,未必需要完全參與國際協調一致性政策,而要強化為“雙循環”戰略服務的目標,防範金融風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