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質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20-09-30 08:35:46


 
  體現應對全球格局變遷的國際視野

  文章分析,國際環境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壓力,這是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必須要面對的最大不確定因素。體現應對全球格局變遷的國際視野,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中要做到:一是正視世界經濟演進的變局。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識別風險、管控危機、把握機遇是中國經濟破浪前行的寶貴經驗。當前及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世界經濟加速調整與國際格局重塑態勢仍然是大概率事件,這構成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外部因素,也是限制條件與約束變量,任何時候都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掉以輕心。要深刻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危與機的互變規律、質與量的互動定理,既要看到單邊主義、逆全球化抬頭,更要看到全球化滾滾向前、不可逆轉;既要看到中國經濟運行短期面臨的風險因素,更要看到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既要看到已經取得的顯著成就,更要看到面向國際舞台仍然存在的弱項與短板。二是占領世界經濟發展的高點。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把握和平與發展的當今時代主題,緊緊抓住全球工業革命浪潮、歐美國家去工業化和產業全球轉移等歷史機遇,迅速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與製造業大國,並不斷向製造強國、智造強國、技術強國和品牌強國邁進。在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緣政治風險攀升等不利局面,必須要盯住世界經濟發展制高點,咬住世界領先水平不放,加大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高附加值產業投入力度,改善自身產業結構與生產方式,提升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逐步構建具有全球競爭能力的話語權、主導權、中國標準,形成獨占優勢、領先優勢或差異優勢。三是暢通融入世界經濟的循環。要統籌把握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國內國外兩種資源,保障經濟安全,拓展增長空間,激發發展活力,增強發展動力。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還在持續,使國際循環面臨威脅和挑戰,各國都在重新思考並調整本國經濟發展方向與模式。在一個更加充滿不穩定、不確定、不固定狀態下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尤其需要激流勇進不斷向前。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空間,打破城鄉之間、城市之間、區域之間壁壘與障礙,完善價值鏈、供應鏈、產業鏈,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服務等各環節的國內循環。要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穩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鞏固發展多邊關係,打通要素流動、合作共贏、能力互補的國際循環,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的新方式新路徑,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立足增強國有經濟“五力”的實踐視野

  文章提出,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躬行實踐是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要緊緊圍繞增強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的“五力”循序漸進展開。立足增強國有經濟五力的實踐視野,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中要做到:一是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競爭力是整體要求與綜合體現,是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以及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應當具有的基本狀態。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傳統產業的低碳化、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著力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支持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國有經濟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經濟全面協調發展、履行職責使命中發揮更大作用。二是增強國有經濟的創新力。創新力是時代要求與核心要素,是國有經濟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必然選擇。要提高對科技創新的支撐與保障能力,支持基礎研究和應有研究,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改革科研成果轉化機制。要提升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高端裝備製造等工業基礎能力,加快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工業互聯網、5G移動通信網絡等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與自主可控。要面向社會開放平台資源,以企業為主體,以需求為導向,加快供需對接,推動產業化、場景化、生態化應用。三是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控制力是特性要求與功能定位,是國有經濟應當獨具的、必須堅持的方向與目標。控制與所有相對應,所有不一定控制,控制不一定所有。增強控制力,國有經濟不應僅關注到產值、規模、總量等方面,更要關注到質量、水平與效率;既要著眼於國有經濟整體,還要抓住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既要關注國有經濟當前的、靜態的控制力,還要注意國有經濟長期的、動態的控制力,做到與時俱進,走在前做表率。四是增強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影響力是社會要求與發展根基,國有經濟要深深扎根於國民經濟,並與其他所有制經濟融合發展,才能更加充分地展現自身價值。要集聚、配置與統籌各方資源能力,使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支撐保障作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就業、脫貧攻堅、引領技術進步、維護市場秩序、履行社會責任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擔當有為,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重大、正向影響。五是增強國有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抗風險能力是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是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支撐保障。國有經濟要不斷培育抵禦經濟下行壓力的能力、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的能力以及在極限環境條件下生存發展的能力。能夠在各種危機和挑戰中站得穩、衝得上、頂得住,為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最穩固的有力保障。而廣大國有企業也要做好各類風險的防範與化解工作,對斷鏈風險、金融風險、債務風險、國際化經營風險、法律風險、安全風險等有效應對。

  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時代答卷中,堅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視野,遵循國有經濟優化調整的歷史視野,貫穿提升國民經濟質量的全局視野,體現應對全球格局變遷的國際視野,立足增強國有經濟五力的實踐視野,不斷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發展奇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