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新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9-12 08:06:0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既同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一脈相承,又體現了很多與時俱進的新特征和新趨勢。
  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如何深化,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使命。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起點,黨中央、國務院近期作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文章表示,我們仔細地研讀、領會這些戰略部署,特別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就會發現不少突出的變化。這既有理論上的新概括,又有實踐上的新要求;不僅從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清晰勾勒了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路線圖”,而且集中體現了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理論邏輯。

  植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國情土壤

  文章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既同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一脈相承,又體現了很多與時俱進的新特征和新趨勢。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當然要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國情土壤。

  (一)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重大影響

  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歷史性變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涵蓋了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但重點拓展且成為重心的更多是精神層面——對於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方面的需要。將人民對於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更高要求與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緊密對接,並逐步向後一方面傾斜,將極大地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格局站位。因為這意味著,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刻認識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圍繞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展開和推進。一方面,要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鏡子,全面審視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規定,從中找准短板和弱項、矛盾和問題,作為改革的突破口持續發力;另一方面,要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一項原則,通過創新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將其貫穿於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各環節和全過程。

  (二)經濟發展階段變化提出的新要求

  高質量發展,實質上就是質量和效益替代規模和增速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也就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有多少”轉向“好不好”“優不優”。

  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定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從更多關注經濟發展規模和增速向更多關注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轉變,從追求經濟發展“體量優勢”和“速度優勢”向追求經濟發展“質量優勢”和“效益優勢”轉變,將極大拓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視野,因為這意味著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圍繞推動經濟發展從“有沒有”“有多少”向“好不好”“優不優”的轉變而展開和推進。一方面,要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完善基本制度框架、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將質量和效益作為考評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基本標尺,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將高質量發展作為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聯動推進

  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步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這一重大歷史性變化,不僅標誌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而且極大豐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內涵。

  改革開放牽涉到經濟社會一系列體制機制的轉型。作為一項宏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單兵突進,必然牽動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將經濟體制改革的分目標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相對接,意味著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必須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在同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聯動中展開和推進,融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跳出“就經濟論經濟”的思維局限,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協同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與全面深化改革高效聯動;另一方面,要將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工程,以經濟體制改革支撐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頻共振。

  朝著解決中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而去

  文章稱,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在由多種矛盾和問題所構成的事物發展過程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發展決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當然要根據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立足於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目標、新任務,找准解決當代中國發展主要問題的根本著力點。

  (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堅持新發展理念,是關係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既是基於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客觀狀態而提出的,更是奔著解決中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而去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把注意力集中到為解決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問題提供制度保障上來。一方面,要將新發展理念作為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基礎性和支撐性要素嵌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中,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讓協調成為持續健康發展的內生特點,讓綠色成為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讓開放成為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讓共享成為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要將新發展理念作為一個整體融入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中,使各方面形成合力,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成為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

  (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的。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物質短缺為總體上實現小康所替代、“有沒有”和“有多少”為“好不好”和“優不優”所替代,因此,必須把重點放在解決結構性問題和供給側問題上。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必須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注意力集中到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上來。一方面,要從持久戰的角度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其嵌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之中,更多採用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將由立足需求側轉為立足供給側、由聚焦需求總量轉為聚焦供給結構、由注重短期平衡轉為注重經濟增長動力,由主要依托政策調整轉為主要依托改革行動,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創新制度供給,持續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適應和引導有效需求,促進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三)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新的發展階段需要新的經濟體系支撐。新發展理念也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也罷,最終都要落實於經濟體系建設之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命題,是在深刻分析中國國民經濟體系面臨的短板與弱項基礎上提出的。我們不僅要實現結構轉型,由中低端產業為主轉向中高端產業為主,而且要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必須圍繞全力夯實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這個基礎工程,把注意力集中到為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提供制度保障上來。一方面,要實現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等一體化建設;另一方面,要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一項複雜系統工程融入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之中,科學把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和重點,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