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分配公平
http://www.CRNTT.com   2020-08-30 08:10:02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分配公平問題長期受到我國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熱議,也是黨和政府著力解決的工作重點。黨的十七大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十九大強調“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縮小收入分配差距”。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就如何促進分配公平提出了具體政策建議。馬克思主義理論視域下的分配公平,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包括分配制度公平、分配原則公平、分配方式公平、分配過程公平等多重含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分配公平,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內在要求,是走向共同富裕、保證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

  馬克思主義認為,分配是社會生產關係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並非獨立存在,而是受制於生產並反作用於生產。沒有生產,根本談不上分配。分配是生產的產物,生產的產品決定了分配的對象,生產的性質決定了分配的性質,生產的形式和結構決定了分配的形式和結構。馬克思一貫反對脫離生產關係研究分配關係的做法,否認在分配數量公平、倫理正義等問題上反覆兜圈子的資本主義社會改革方案。馬克思超越了道德價值觀念的主觀評判標準,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方法,從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高度,將分配公平與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發展更替緊密聯繫起來。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論、資本積累和社會再生產等理論的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產生、發展、滅亡並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替代的“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分配關係非公平正義的批判,並未簡單停留在資本家無償占有工人剩餘價值的表面形態,而是深入挖掘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社會基礎。馬克思指出,實現產品分配之前,必須在各類生產之間進行勞動工具和社會成員的分配。這一分配方式取決於不同的社會制度,對分配公平和生產力水平產生不同的影響。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的物質條件以資本和地產的形式掌握在非勞動者手中,而人民大眾所有的只是生產的人身條件,即勞動力”。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全面和長久的分離,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和確立的基本前提,也是資本主義制度得以維繫的重要保證。這一背棄社會公平正義原則的生產條件分配,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嚴重桎梏了生產力的發展,宣告了資本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的不可調和性。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生產資料全社會公有制的實現,杜絕了一部分人依靠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制剝削占有他人勞動的機會與可能。因此,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條件分配的公平,成為整個社會分配公平的邏輯前提,因為“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

  二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和拜物教理論兩條分析路徑,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初步描繪了社會主義理論的宏觀框架,但沒有就其詳細樣貌、怎麼建設、如何發展等問題給出具體可行的意見建議。他們認為,對未來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做純粹學理上的預測,除了有可能轉移與資本主義制度進行鬥爭的注意力以外,在現實上沒有任何益處。他們還將社會主義看成是經常變化和不斷改革的社會,並非永遠處於一成不變的狀態。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的理論探討,在蘇聯、中國得到實踐,積累了經驗與教訓。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黨根據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創新性地提出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判斷,創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與創新,找到了在生產力發展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和理論指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一方面強調,我國已經建成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而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背離;另一方面強調,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我們的生產關係還不能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成為必然選擇。基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我們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通過改革開放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大幅增加了社會福利,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成功開啟了生產力邁向更高層次和實現分配公平的歷史進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但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生產力仍然是我們的根本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我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豐富並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三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指我國在生產力水平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依據仍然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新變化。為了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我們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體系:首先,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中國社會不同於資本主義的分配制度與分配方式,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奠定了整個社會分配公平的堅實基礎;其次,由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共同組成的基本經濟制度,強調了勞動者自由平等的權利和地位,明確了收入分配的社會主義性質,突出了勞動、資本、土地、數據等各項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並建立了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分配機制。這是對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的尊重和認可,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分配公平的可行性與現實性;最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等要求,涉及國家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多個領域的重要制度,能夠有效調節不同群體、區域和行業的收入分配,及時糾正收入差距拉大等分配不公的現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成為分配公平的關鍵性保障。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體系,既有分配公平的宏觀頂層設計,又有微觀層面的具體落實,同時還輔之以相應的救濟手段和糾偏機制,從根本上保障了分配公平的全方位、多層次和深覆蓋。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邰麗華(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