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以消費為導向的產業鏈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20-09-04 08:23:25


 
  供需兩端發力促進國內大循環

  文章分析,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側發力,推動以消費為導向的產業鏈升級。

  從需求看,實質性培育內需市場,是實現內循環的關鍵所在。需求的背後是收入,離開收入需求就無從談起。我國現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同時還有6億中低收入人群。這需要多管齊下提高勞動力要素在國民經濟中的分配比例,縮小貧富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體占比,為內循環提供足夠廣度和深度的內需市場。具體而言,“十四五”期間,國家可嘗試建立提高勞動者收入占比、提升收入分配公平度的整套機制。進一步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向社保基金的劃轉,推進完善社會保障體制並向低收入階層傾斜。

  從供給看,關鍵在於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一方面,需要轉變以服務外需為主的供給導向,聚焦國內未被滿足的基本需求和尚待激發的潛在需求。另一方面,原有全球開放型供應鏈可能轉變成區域性、半封閉供應鏈模式,這要求我們聚焦“卡脖子”技術,下大力量強化產業鏈薄弱或缺失環節,打通梗阻和堵點,加強要素保障,維護產業鏈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等於國內自循環。越是面臨複雜的外部環境,越需要全面對外開放,以全球化倒逼市場化;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安全。

  中國經濟在微觀層面正在迸發出巨大活力

  文章指出,毫無疑問,2018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和科技戰使我們強烈意識到中國硬科技,特別是基礎科學領域發展的不足,這需要我們臥薪嘗膽、迎頭趕上。但我們也無需妄自菲薄,中國經濟正在發生著劇烈變化,微觀層面激動人心的商業奇跡不斷湧現。

  如果我們梳理全球新興商業領域,幾乎任何一個領域都可以看到中國公司的身影。儘管受到美國的不斷打壓,華為在5G和手機領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騰訊、阿里等中國互聯網巨頭的崛起故事耳熟能詳,字節跳動、美團、拼多多也正在迎頭趕上。據統計,目前全球市值前二十大互聯網公司中,中國公司占了8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寧德時代在全球汽車電池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30%;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依靠優秀的品質和服務,正在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在智能製造、機械設備等領域,中國企業正在走向世界前列。即使是在品牌零售等一些被外資品牌壟斷的領域,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新興產品和品牌快速崛起,國貨和國潮正在成為一種時尚。

  是什麼因素催生了這些變化?首先,這得益於中國先進的基礎設施和全球最大最全的產業鏈體系,為微觀層面的創新創造了肥沃的土壤。更重要的是,人力資本在經過時間積澱後迸發出巨大的力量。中國加入WTO後的19年,是中國飛速發展的19年,也是中國與世界加速融合的19年。無論是求學、工作還是旅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去接觸世界、了解世界。新一代中國創業者和企業家,或是具有良好的國際教育背景,或是具有國際巨頭的工作經歷。他們既具有國際視野,又了解中國社會。即使是完全的國內教育和工作背景,他們的理念也更加具有時代特征。當越來越多這樣的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產品經理投入到創業大潮,中國品牌對國際品牌的趕超也就不足為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