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展社會救助 兜底保障民生
http://www.CRNTT.com   2020-08-27 08:29:45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救助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兜住民生底線。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部署6方面25項改革任務,要求用2年左右時間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到2035年實現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這是對我國民生兜底保障制度的總體設計和長遠規劃,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困難群眾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彰顯了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總有一部分群眾因身體、能力或其他原因陷入貧困,依靠自身努力無法擺脫困境。他們是防止返貧致貧的重點人群。黨和政府必須對他們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牽掛他們的疾苦,聽取他們的訴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目的就是要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優化社會救助體制機制,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實現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難有所幫,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站在困難群眾的立場,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加快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創新,打造多層次救助體系;必須懷著大愛之心、愛民之心,把社會救助這項事業切實辦好,從多個方面為困難群眾提供兜底保障,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老弱病殘等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綜合運用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等措施,編織一張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使他們生活得到保障、心裡充滿溫暖。

  政策已明晰,關鍵在落實。社會救助關乎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直接同老百姓見面、對賬,要經得起檢驗。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重大意義,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改革創新,立足當地實情,採取切實舉措,不折不扣地把黨中央對困難群眾的關懷落細落實落到位。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主動發現機制,暢通求助渠道,優化救助程序,加快服務轉型升級,打造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要加強協同配合,落實部門責任,強化政策銜接,推進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資源統籌、救助效率提升。要關心關愛基層幹部,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營造為民幹事的良好氛圍,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真正打通社會救助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制度安排。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厚植為民情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切實履行兜底民生保障的主體責任,及時準確了解困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用心用情用力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創新,做實做深做細各項社會救助工作,切實保障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不斷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人民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