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甜蜜產業”帶來甜蜜日子
http://www.CRNTT.com   2020-08-16 11:57:51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據人民網報道,從西藏昌都市芒康縣城出發,沿著214國道往南100餘公里,翻越海拔約4500米的紅拉山,就到了位於瀾滄江畔的芒康縣南部三鄉:曲孜卡、鹽井和木許。當下,地處瀾滄江畔幹熱河穀地帶的鹽井納西民族鄉一片葱蘢,正值葡萄即將成熟的季節,50多歲的藏族村民益西江措和女兒巴桑旺姆正在葡萄園裡清除雜草。

  遠處雪山掩映,近處葡萄滿架,行走在葡萄園裡,益西江措眼裡滿是笑意。

  鹽井納西民族鄉地處滇、川、藏交界處,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由滇、川入藏的重要驛站。鹽井藏語名為“擦卡洛”,“擦”即鹽的意思,這裡因特產井鹽及其傳統制鹽術而出名。千百年來,瀾滄江兩岸層層叠叠的數千塊鹽田,為這裡的人們提供了生計來源。如今,井鹽曬制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益西江措家有5塊鹽田。以往,由於傳統井鹽產量低、銷路不好,家裡每年賣鹽的收入只有4000多元。近年來,當地政府圍繞“鹽井千年古鹽田”打造旅遊產業,遊客漸多,益西江措家的鹽田一年收入已超過1萬元。不僅如此,芒康縣利用幹熱河穀地帶海拔低、溫差大、光照充足的氣候優勢,挖掘當地150多年種葡萄、釀紅酒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南部三鄉曲孜卡、鹽井和木許大力發展葡萄種植和紅酒產業,使之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甜蜜產業”。受益於此,益西江措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甜。

  “以前家裡種青稞,一畝地大約能收700斤青稞,按每斤價格1.3元算,一畝地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益西江措說,2014年,他把家裡的3畝土地流轉給當地企業藏東珍寶酒業作為葡萄種植基地,“一畝地一年的流轉費1800元,明年還能漲到2000元。”此外,他自己可以在葡萄基地打工,一天工資150元,一年能工作200天左右,收入大大提高。近兩年,妻子擁宗拉姆在村裡做保潔員,一年有3500元收入,全家實現了穩定脫貧。“收入提高了,村子也越來越漂亮,我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感謝黨的好政策!”益西江措笑得咧開了嘴。

  益西江措所說的藏東珍寶酒業,是政府扶持的一家紅酒龍頭企業。經營企業的是鹽井納西民族鄉本地的一對80後兄妹,哥哥洛鬆次仁在2009年將自家的葡萄酒小作坊擴大、設立公司,2014年在政府政策吸引下,從西藏大學畢業的妹妹東子曲措也回到家鄉創業。如今,公司已流轉土地500畝建立葡萄種植基地,並通過“企業+協會+基地+農戶”模式帶動當地群眾種植釀酒葡萄2500畝,公司年產值達3000餘萬元,每年解決農牧民臨時就業700餘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