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國內國際雙循環引領新型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8-12 07:52:43


中國應堅持推動對外開放,將全球價值鏈重構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2020年5月1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隨後中央又提出,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又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立足內需構建國內大循環

  經濟參考報發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張輝文章表示,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是構成“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各個環節。暢通國內大循環需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收入分配和流通交換中間的橋梁連接機制,把生產和消費有機結合起來,不但通過強大生產能力支撐國內巨大市場需求,而且要通過國內巨大市場體量反哺生產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收入分配改革,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市場活力。通過加強流通體系,聯通生產端與消費端,促進國內大循環良性運轉。

  從生產來看,製造大國地位穩固,產業發展亟待轉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生產規模和效率都有了顯著提升。中國已經基本完成工業化,打造出獨立完整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截至2018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占全球份額達28%以上,接近美、日、德三國的總和,數百種工業品產量位居全球首位。按照國際標準工業產品分類的22個大類,中國製造業占世界比重在7個大類中高居榜首,在15個大類中名列前三。

  中國正經歷從工業向服務業轉型的發展階段,一方面,需要完成從資本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的轉換;另一方面,需要推進由工業化初期輕工業所代表、製造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金融、研發、數字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為主的新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從分配來看,收入相對差距緩慢縮減,人均水平尚待提升。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和城鄉收入差距在2009年達到高點後,已在逐步緩解;東、中、西之間區域收入差距在2006年達到峰值後,也在徐徐收斂;行業之間收入差距在2005年達到頂點後,也在日漸回落。

  中國整體人均收入水平,2018年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6.5%,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平均水平的3倍多,處於中高收入的發展中經濟水平,正向高收入的發展中國家邁進。然而中國人均收入僅排在全球70多位,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改變。近年來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一定成效,但實現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遠。低收入人口還占有龐大基數,中等收入群體比重仍然較低。由於低收入群體的消費邊際傾向較高,提升其收入水平,才能更大程度的激發龐大內需市場,注入經濟增長活力。

  從流通體系來看,要素市場協同發力,數據聯動產銷兩極。中國基本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商品市場方面,已由原來97%以上由政府定價,轉變為97%以上由市場定價。在要素市場方面,相較於商品市場化程度,要素市場化改革仍需加強,特別要從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系統推進。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有助於流通的各類電商平台和數字服務業在國內得到了長足發展,有力連接著生產和消費兩端。然而,目前數字經濟與消費端的結合明顯強於與生產端的結合,未來需要著力強化數字經濟與生產端的融合發展,更加有力地助推生產和消費的有機聯繫。

  從消費來看,依靠內需穩步增強,市場潛力日益凸顯。目前中國消費主要依托國內市場,而且對內依存度呈現上升趨勢。中國外貿依存度已從2006年高點64.4%,逐步下降到2019年的31.9%,近十多年發展不但已將內需外需格局由3∶7扭轉到了7∶3,而且內需比重仍然在不斷提升。隨著外需依存度的逐步降低,國內巨大的內需市場已經越來越成為中國需求的主要來源。

  中國坐擁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個人消費支出規模是相同人均GDP水平下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韓國個人消費支出總和的1.35倍。隨著國內主要矛盾的轉化和對外開放水平的提升,消費趨勢愈加個性多元,增長潛力也日益凸顯。2015年至2018年中國居民最終消費年均增長率是美國和歐盟國家的2.9倍;中國年均汽車銷量是美國的1.54倍。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推動國際循環

  文章介紹,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隨著中國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中國參與全球經濟程度穩步提升,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深深融入東亞經濟體系,新世紀之初,中國已深刻嵌入全球經濟體系。從全球價值的循環來看,一方面,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形成了以產業分工、貿易、投資、資本間接流動為載體的循環體系;另一方面,中國又與亞非拉發展中經濟體之間形成了以貿易、直接投資等為載體的循環體系。實證數據顯示,這一國際大循環體系,萌芽於2002年至2007年,在2008年後逐步成型。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價值循環的聯通樞紐。與中國發生經濟聯繫的188個樣本經濟體,呈現出“8”字形全球價值循環的經濟模式,中國是連接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關鍵節點。中國從發達經濟體進口的商品以最終品為主,而出口的商品以中間品為主;中國與發展中經濟體的貿易分工則相反,出口以最終品為主,進口則以中間品為主,並且在重工業、輕工業貿易中也表現出類似特征。迄今為止,全球1/3到2/3的國家和地區通過最終消費品和中間品貿易與中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