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不能借特色小鎮之名另搞一套
http://www.CRNTT.com   2020-07-07 08:20:51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近年來,各地在特色小鎮建設中湧現出一批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鎮,但也出現了一些錯用特色小鎮概念甚至觸碰耕地或生態紅線的行為。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三類被淘汰整改的“問題小鎮”。

  據報道,被淘汰整改的“問題小鎮”主要有三類。一類屬於“虛假特色小鎮”。比如,一些房地產項目套用特色小鎮概念加以宣傳,與真正的特色小鎮根本不沾邊。第二類是“虛擬特色小鎮”。比如,一些所謂的“特色小鎮”長期停留在紙面上,投資運營主體缺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純屬“玩概念”。第三類被淘汰的,則是觸碰了紅線的特色小鎮。比如,個別特色小鎮破壞生態環境和山水田園等。

  特色小鎮建設的好“經”為何會被一些地方念歪?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某些地方根本就沒有吃透和領會特色小鎮建設的精神,缺乏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分析評估和科學決策,只想把特色小鎮當“幌子”,繼續搞自己的那一套。二是某些地方不正確的政績觀使然,為了面子上好看,為了在特色小鎮建設上不落後,靠虛假宣傳乃至違規踩紅線去“打腫臉充胖子”,目的是為自己積攢政績,其結果就是糊弄上面,愚弄百姓。

  其實,建設特色小鎮是未來城鎮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向,不同地域、不同風土人情,不同文化積澱,都是特色小鎮建設的基礎元素。在特色小鎮建設上,既不能玩虛的、玩假的,更不能違法違規,這是最基本的原則。遺憾的是,總有一些地方在耍小聰明,把特色小鎮給“玩”出了問題。比如,有的特色小鎮成了房地產項目,有的則是一個農業綜合體項目,還有的特色小鎮違規占用農用地。

  建設特色小鎮絕不能想當然、拍腦門,搞嘩眾取寵那一套,需要因地制宜,因情制宜,深入挖掘本土特色元素,突出自身的價值導向,真正打造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鎮,尤其是不能假借特色小鎮的名義另搞一套,擾亂特色小鎮建設的秩序,最終陷入瞎折騰、勞民傷財的尷尬境地。所以說,有關部門淘汰整改三類“問題小鎮”非常有必要,也希望各地對照三類“問題小鎮”,認真梳理,自我檢查,對那些名不副實、玩虛、玩假、破壞生態環境和山水田園的所謂“特色小鎮”,堅決叫停和清理,確保特色小鎮建設不走偏、不違規、不鬧笑話。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閻淑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